当前位置:首页 > 佛学基础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二)22---24慧律法师主讲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1、楞伽《楞伽阿跋多罗宝经》,阿跋二,多罗22---24慧律法师主讲。宝经讲题:《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慧律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二)22---24慧律法师主讲

2、法师主讲:慧律法师主讲。主讲《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楞伽《楞伽阿跋多罗宝经》。阿跋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多罗

3、宝经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慧律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法师362页《楞伽经》的主讲经文这么说:【大慧白佛言:“世尊,此中云何毕竟不般涅槃。楞伽”佛告大慧:“菩萨一阐提者,知一切法本来般涅槃已,毕竟不般涅槃,而非舍一切善根一阐提也说:“大慧白佛言”,这么说,说:“世尊”,此中,个中的道理是什么。

4、为什么叫做叫做毕竟不般涅槃。不入这个“般”。

5、也有解释作“大”,大般涅槃,那么这个般涅槃就是大般涅槃,大智慧能到不生不灭的彼岸,清净的彼岸,不般涅槃这里面是什么道理。为什么叫做毕竟不入大般涅槃呢,说“佛告大慧:菩萨一阐提者,”菩萨是权巧示现的,他不是真正的一阐提,断善根的一阐提,而菩萨,大菩萨知一切法本来就是大般涅槃,所以毕竟并没有入所谓的涅槃,有入就变成有出,所以不会头上安头,本来就涅槃。这法界性,就是涅槃性。涅槃性就是佛性,佛性就是法界性,法界性就是众生性,从来不增,从来也不减,这是佛体悟到人生宇宙究竟的真理。

二22---24慧律法师主讲

1、“而非舍一切善根一阐提”“非”就是不同于,这不同于舍一切善根的一阐提,舍一切善根的一阐提,这是实在造恶业的一阐提,“一阐提”断善根的众生。【注释】“此中云何毕竟不般涅槃:”“云何”即何者之义,谓此二种阐提人中,哪一种人为毕竟不般涅槃。“本来”就是从本以来。诸位,如果你这“本来”两个字体会得出来,也就是万法本来就是涅槃,本来就没有增减,而是因为你妄动才认为有我的执着,还有我所有的东西,所以修行、学佛,其实就是生命的一种身心的转化的一种工程。

2、一般人不懂得无我,也不肯牺牲,所以他没有办法转变这个色身,变成无量的善根福德的果报身,转化不过来,死执不放的人就没有办法转化。所以为什么要学佛,就是生命当中重大的转化工程,就是身跟心,心转成无上的大觉悟心,身转成能舍,完全不住着,不住这个相。那么这个转化工程,佛就做得最彻底,他转化成功了,就不再轮回。

3、又具足无量善根,福慧都具足,所以在佛教,其实只有一句话,肯放下的人肯布施的人,能转化,就是这样子重点。【义贯】“大慧白佛言:“世尊,此”二种一阐提人“中”何者,“云何”,为“毕竟不”入“般涅槃。佛告大慧:菩萨一阐提者”,这是权巧实现的,了“知一切法”从“本”以“来”即为“般涅槃”相“已,这个“本”就是不能言说,也不能讲无量劫来,就不可说无量劫前,这是方便说,这从本以来,也就是没有任何语言、动念、妄想,那个当下,叫做从本以来,讲无量劫以来,那还是一种时空的一个比较,所以从本以来,也不能说久远劫以来就是具足有真如的德相,“本”就是不可说的意思,没有一个开始,没有一个终点,这个叫做“本”,“毕竟不”更复入“般涅槃,而非舍一切善根”之实“一阐提”者毕竟不入般涅槃“也”363页。【“大慧,舍一切善根一阐提者,复以如来神力故,或时善根生谓如来不舍一切众生故。

4、以是故,菩萨一阐提不般涅槃说:大慧,纵然是舍一切善根,这种断善根的一阐提,只要他有机会、有因缘,常复以如来神力加持,那么简单讲,有所求于佛菩萨,然后咧,佛菩萨也有应了,有时候是善根的发现,时空不一样,常复以如来神力的加持,求佛菩萨加被,欸,或时善根生,善根生就怎么样。就懂得趣向涅槃之道,换句话说,如来的加持力是非常重要的,换句话说,一个人自觉圣智的功夫,就凡夫来讲,他有百分之五十,那么佛再加被的话,就变成百分之一百,那么佛加被有两股力道,两股力道也就是,一、透过自己的念佛,至诚恳切的拜佛,用功发心,佛会加被这样的一个善人、菩提心的人。第二个、透过大修行人,借重大修行人的力量,因为大修行人,心就是佛,那么双手就是佛手了,那么慈悲心就是佛的眼,所以借重于大修行人的一种灌顶加持,这个也算是一种很重要的增上缘,所以我看这个中国大陆,或者台湾,现在可能有看过一些经典,当然师父是凡夫、平凡人,他每次来,因为找不到佛,佛坐在这边也不会动,“师父,你帮我摩个顶。

5、”那我们当然就是求佛加被师父,那我们就给他传达一个佛陀感应的讯息,有的人确实是很感应的,所以啊,虽然是说,舍一切善根的一阐提,但是复以如来加持,然后,或时善根而生,趣向于涅槃之道,说为什么呢。是说如来不舍一切众生故,以是之故呢。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9680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