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乘四空定之非想非非想处定
看第四个,天乘非想非非想处定。空定这个是想非整个三界里面最高的境界了。 四、非想非想非非想处定,处定谓行者捨前「识处」之有想,天乘并捨前「无所有处」之无想,空定缘念「非想非非想」之法,想非具足而安住之。非想此定成已,处定诸想不起,天乘如存不存,空定若尽非尽,想非名「非想非非想处定」。非想 这个定其实是处定非常矛盾的。他有时候是非想,就是无想;有时候是非非想,非非想就是有想。这个非想,无想指的是什么呢?是前面的无所有处定,是非想;但是他有时候又有想,有想是包括前面的空无边跟识无边都是有想。 他的心一下子有想,一下子无想,怎么回事呢?我们来看。这个修行者,他捨离了前面的识处,这是虚空,这个「处」就是虚空——空无边跟识无边的这种有想。他觉得空跟识的了别活动障碍他的禅定,但是他又觉得无所有处的这个相想,就是无想,也不好。所以,这个有为诸法是常则生厌。 那他怎么办呢?他就缘念一个相状。这个也不是有想,也不是无想,这个不是有想也不是无想的相状,就在那个地方,住在那里。这个时候诸想不起,想也不生,不想也不生,「如存不存」,这个心识的活动,好像有,又好像没有;「若尽非尽」,这个心识的活动,好像断,又好像没有断,名「非想非非想处定」。 这个非想非非想处定,他的心识几乎是停止了,他前六识几乎是停止的,表示说还是在活动。在唯识学上说,这个入非想非非想处定的人,就好像是一个微细的流水,你眼睛看没有流动,但是你丢个稻草,你看这个稻草是轻微的活动,就是这个非想非非想处定,他能够入八万大劫。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人生没有结果,它只是业力的释放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三十五)地句非地句。心句非心句。施设句非施设句。自性句非自性句。阴句非阴句。众生句非众生句。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二十)云何树葛藤?最胜子所问。云何种种刹,仙人长苦行?云何为族性?从何师受学?云何为丑陋?云何人修行?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零七)声闻辟支佛,佛及最胜子,身各有几数,何故不问此?
- 末法时期,念佛以持名最为得力
- 共读楞伽开示(三十一)阿跋多罗宝即是无上宝
- 共读楞伽开示(三十六)世间离生灭,犹如虚空华,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二十八)方便句非方便句。巧句非巧句。净句非净句
- 不废世间法而成就佛法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八十九)【注释】大慧,若复说无种、有种、识三缘合生者,龟应生毛,沙应出油;汝宗则坏,违决定义
- 随机阅读
-
- 地藏菩萨对一切众生救度的最善巧方法
- 共读楞伽开示(三十五)尔时大慧菩萨与摩帝菩萨,俱游一切诸佛刹土,承佛神力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三十三)弓句非弓句。实句非实句。数句非数句。数句非数句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零九)护财自在王,转轮圣帝王,云何王守护?云何为解脱?广说及句说?如汝之所问
- 下品往生者六劫待在莲华里做什么呢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八十五)【注释】大慧,彼若相续:若事、若生、若有;若涅槃、若道、若业、若果、若谛、破坏断灭论
- 共读楞伽开示(九十)何因男女林?诃梨阿摩勒?鸡罗及铁围,金刚等诸山,无量宝庄严,仙闼婆充满?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五十一)大慧,略说有三种识,广说有八相。何等为三?谓真识、现识,及分别事识
- 在家人以何为重,如何能促进信心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七十八)圣慧眼,入自共相建立,如所建立,不与外道论恶见共。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九十)大慧,彼诸外道说有三缘合生者,所作方便因果自相,过去未来现在、有种无种相,从本已来成事相承,觉想地转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七十)大慧,外道说流注生因,非眼、识、色、明集会而生;更有异因
- 在家也可以修行,为什么还要出家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二十八)方便句非方便句。巧句非巧句。净句非净句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三十五)【注释】复次大慧,若菩萨摩诃萨,欲知自心现量,摄受及摄受者妄想境界,当离群聚、习俗、睡眠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七十五)复次,大慧,有七种第一义:所谓心境界、慧境界、智境界、见境界、超二见境界、超子地境界、如来自到境界。
- 随喜是增长自己功德最便宜的事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四十二)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诸识有几种生住灭?”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一十三)余地相智慧巧便分别,决断句义;最胜无边善根成熟,离自心现妄想虚伪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零一)如来特于此无上顿教,说出自证境界,令诸大菩萨亦能体会如来自觉圣趣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