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修行实践

善人则亲近,恶人则远避

「善人则亲近之,善人助德行于身心;恶人则远避之,则亲杜灾殃于眉睫」。近恶

善人则亲近,恶人则远避

这就谈到:对善人你要亲近,人则对恶人要远避。远避「善人、善人恶人」,则亲就是近恶吉、凶不同的人则道路。这个「气味」,远避就好像香草和臭草的善人关系;从他的品质来说,就好像一个枭鸟和凤凰的则亲差异。所以一个人交结朋友,近恶一定要亲近善者。人则近朱者赤,远避近墨者黑,这是自然而然的道理。善人他所修的「德行」,他的智慧、他的心量、他这样的一个品质,我们去亲近,就会得这个善人的「熏陶」,我们就渐渐的也有这样的一个「香气」。

恶人所酝酿的都是「灾殃」,你如果靠近了,你一定要分担这个灾殃。所以一定要远远地避开,不致于有「牵连之祸」。所以自天子以至于一般的庶人,都是要亲贤人,远奸党。这为「第一要务」。这样的情形,能够潜移默化,转移我们的「性情」。

所以你看「孟母教子」,为什么叫「孟母三迁」?就是由于环境、习俗的影响。开始孟子住在那个屠宰场旁,这小孟子就一天到晚想着怎么杀猪。孟母看了,这样不行,赶紧搬家。搬到一个商场旁边,那孟子就想着怎么作生意。孟母还是觉得不行,最后第三次迁到一个学校旁边。这个小孟子就天天「之乎者也」,学习圣人的学问,所以在儒家成为一代亚圣。都是由于环境的影响。

佛世的时候,有一头白象——受环境的熏习,不仅人是这个样子,连动物都是这个样子。华氏国有一头白象,它的力量很大,「能灭怨敌」。如果人犯了罪,就拿这个罪人放在地上,让这个像踏下去——踏死他。那个像很大,一脚踏下去,不就成了肉泥嘛。那以后像住的那个地方被火烧了,就把这个像移到了寺院附近。那到寺院附近,寺院的比丘天天诵经——梵音。诵《法句经》,里面讲「为善生天,为恶入渊」,你作善就生到天上,你造恶就入到深渊里面。

这个像听了,它忽然「悚立」,听进去了,「若有觉悟」。以后再把罪人放到它脚下,它只是用鼻子嗅一嗅,舌头舔一舔,就不踏杀了。国王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就赶紧又把这个像再移到屠宰场旁边。这个像天天看到杀猪、宰羊,这个「恶心」又起来了。所以以后人在脚下,又踏上去了。

所以人见闻觉知,他被什么所熏习,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为什么要念佛?你不念佛,就念五欲六尘、男男女女,那肯定这个烦恼就越来越炽盛。「染心易炽,净德难成」,我们污染的心容易炽然,我们清净的德能很难成就。所以我们天天要念佛。佛是清净的,这个佛号就熏习我们越来越清净,越来越清净。那清净的心,就能远离烦恼。因为「善恶两途,是不能「并立」的。有阳光,就不会有黑暗;有黑暗,就不会有阳光。

所以我们教育子女,也是这个样子。你教育子女,一定让他亲近善人。不仅教自己子女亲近善人,凡是你「一切亲属、知交」、有缘的人,都让他跟善知识去交谈,去「亲近」。见到恶人,那些搞黑社会的,你赶紧要远离。不仅叫自己子女远离,那其他的人都要远离。为什么?你接触善与恶:想修善很难,入恶很容易。由善入恶容易,改恶从善很难。所以我们一定要结交「善类」,能够「进德修业,转祸为福」。如果跟那些不好的人常常接触,特别还有些黑社会之徒,去常常结交,可能就有后悔莫及的灾祸了。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9680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