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参老和尚:日常生活能这样“善用其心”,你所受的效益会很快的
1、梦参老和尚:日常生活能这样“善用其心”,老和你所受的尚日受效益会很快的。下方卡片关注「正法清流」公众号加★星标★。常生诸位道友,活能会快我们今天漫谈了这么一段时间之后,效益不论你吸收了多少,善用其心都要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梦参 2、老和像《净行品》当中,尚日受文殊菩萨跟智首菩萨说“善用其心”,常生之后,活能会快文殊菩萨又说了一百四十一种例子,效益包括你上洗手间的善用其心时候都要念个偈子。但是够不够呢。不够的,说得不完全——你遇到的事情太多了,你可以自己编。不论你遇着什么,可以自己编,例如:“当愿众生,如何如何……”你发什么愿就编什么偈子,都可以,这就叫做“善用其心”。 3、反正就是“上求佛道,下度众生”,这样你就念念住在佛、法、僧三宝上。像我们之前讲修行的时候曾经提到,你晚上睡觉的时候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早晨起来也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虽然说中间有停歇,但是两头联系起来。如果你的心力强,日常生活中又都能够“善用其心”,那么你所受的效益会很快、很明显地增强。一个月、两个月,或者一年、两年,你会逐渐改变个人的习性、思维方式,以前的思维方式是那样,现在的思维方式是这样。 4、现在我们的思维方式是顺着菩提道走的,一念觉,念念觉,达到究竟觉,究竟觉悟者。每一位道友都可以自己体会得到的,这不是很深的,人人都做得到。 5、根据这个路子做,只听我公开演讲是不够的,有时候心有所感,就随手记录下来。总之,我们所学的要跟我们的日常生活相结合,我们的行为举止也必须与我们说过的话相结合,这样子你就不会去说伤人的话,到达了一定程度你就不会想骂人。 1、听到骂人的话,你听到的不知道是什么语言,你想骂人也骂不出来。你知道该骂人的话什么都骂得出来,这就是你已经达到自然而然、不造作的境界了。 2、那个业只是口,如果你念念的那个心都不曾离开佛、法、僧三宝的话,心里的恶念头就不容易生起,也没有机会生起。不论遇到什么环境,你都要导引使它生起善念。虚云老和尚:做再多功德不如做这一件事。如何快速读懂楞严经。 3、看完这些就知道《楞严经》非学不可。不受五戒与受五戒,有很大的区别。梦参老和尚:日常生活能这样“善用其心”,善用其心你所受的梦参效益会很快的
梦参老和尚:日常生活能这样“善用其心”,你所受的效益会很快的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能够身心俱出家,才称为大丈夫之事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二十二)【讲义】阿难,又汝所明,身触为缘,生于身识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二十二)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我思惟:此妙觉元,与诸缘尘,及心念虑,非和合耶?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六十五)【讲义】阿难,汝性沉沦,不悟汝之见、闻、觉、知,本如来藏,汝当观此:见、闻、觉、知,为生为灭?
- 愿罪业悉消灭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二十九)【义贯】若因色生,空无色时,汝识应灭,云何识知是虚空性?若色变时,汝亦识其色相迁变,汝识不迁,界从何立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三十四)【义贯】若因香生,识因香有,如眼有见不能观眼;因香有故,应不知香。知即非生,不知非识
- 共读楞严开示(九十九)佛告阿难:“如汝所言:身在讲堂,户牖开豁,远瞩林园。亦有众生在此堂中,不见如来,见堂外者?”
- 遇到的处境常让我对念佛感到灰心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零八)【义贯】阿难,汝常意中所缘善、恶、无记三性,生成法则。此法为复即心所生?为当离心别有方所?
- 随机阅读
-
- 如何看待人间佛教与净土法门的关系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三十一)【义贯】若生于声,识因声有,则不关闻。无闻则亡声相所在。识从声生;许声因闻而有声相;闻应闻识!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九十四)【讲义】复次,阿难!云何十二处,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三十一)【义贯】若生于声,识因声有,则不关闻。无闻则亡声相所在。识从声生;许声因闻而有声相;闻应闻识!
- 世有诸天鬼神其数甚多,何唯供养此十二天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九十七)【讲义】壬三 确陈二种深疑 (分二)癸初疑万法生续之因 二疑五大圆融之故 今初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三十七)【义贯】阿难,物不触知,身知有触。知身即触,知触即身;即触非身,即身非触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五十八)【讲义】[午二就喻详辨] 阿难!如是虚空,非彼方来,非此方入
- 当你最痛苦、障碍最深时,你就修这个观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五十二)【讲义】阿难,水性不定,流息无恒,如室罗城,迦毗罗仙、斫迦罗仙、及钵头摩、诃萨多等,诸大幻师
- 共读楞严开示(九十九)佛告阿难:“如汝所言:身在讲堂,户牖开豁,远瞩林园。亦有众生在此堂中,不见如来,见堂外者?”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三十七)【义贯】佛言:汝今又言觉非和合。吾复问汝:此妙见精非和合者,为非明和?为非暗和?为非通和
- 不废世间法而成就佛法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五十三)【讲义】已三想阴(分三)午初举喻合法二就喻详辨 三结妄归真今初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七十九)【讲义】阿难!譬如有人:以舌舐吻,熟舐令劳。其人若病,则有苦味。无病之人,微有甜触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三十一)【义贯】若生于声,识因声有,则不关闻。无闻则亡声相所在。识从声生;许声因闻而有声相;闻应闻识!
- 龙树菩萨的故事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二十六)【义贯】尔时世尊怜愍阿难及诸大众,将欲敷演大陀罗尼,诸三摩提,妙修行路。告阿难言:汝虽强记,但益多闻
- 共读楞严开示(九十四)“汝今欲研无上菩提,真发明性,应当直心,酬我所问。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心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七十八)【义贯】阿难,水性不定,流息无恒。如室罗城迦毘罗仙、斫迦罗仙、及钵头摩、诃萨多等诸大幻师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