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第十五套:?13>十习因、六交报、七趣轮回
1、套>《楞严经》第十五套:。习因13>十习因、趣轮六交报、楞严七趣轮回。经第交报讲题:《大佛顶首楞严经》。套>十习因、习因六交报、趣轮七趣轮回:。楞严 2、经第交报主讲:慧律法师主讲。套>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习因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趣轮 3、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翻开《楞严经》讲义,1332页,我们讲到了四空天的第三天,叫做无所有处天。[丑三无所有处天]【空色既亡,识心都灭如是一类,名无所有处。 4、】这个对初学佛法来讲,这一段,很难去理解,只能从字面上,去大概体会一下。这种境界,不是一般人。 5、解释一下:空色既亡,前面第一天,四空天的初天,是灭色归空;四空天的第二天,它又是灭空归识;现在连这个识心都灭,所以空色既亡,这是指前面的二天。这一天识心都灭,在这里要稍微注意一下,这里所谓的灭,就是暂时的伏住而已,降伏的伏,不是真正的灭,真正的灭证得到究竟真如的人,他才有真实的灭。要不然这里的灭字,它只是文字的用法,就是在这个角度来讲,说叫做灭,其实是伏,暂时伏住而已。十方寂然,千万不要弄错,这个跟真如的寂然。 1、这个寂然,虽然也没有什么能所,就是类似的意思,应该讲的话,比较严格来讲,叫做十方类似寂然,讲接近,非真如之寂然。迥无攸往,攸就是所往,迥无所往,这个攸就是所,那么意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接近没有能所的境界,冥然,冥然迥无所往,叫做接近,但是还存在什么呢。还存的阿赖耶的无分别的无明当中,落入了阿赖耶识无分别的无明当中。 2、简单讲,粗糙的能所,接近了降伏啊。但是呢,微细的这个,所谓的真如自性,这种究竟之处,他还是不能理解跟体悟,所以这个接近了这个没有能所了,就微细到凡夫没有办法去观察,所以在这里要特别注意的,到这个时候,十方寂然,冥然迥无所往,落入了阿赖耶识,无分别的无明当中,如是一类,名无所有处。这个就是外道二十五冥谛里面,所执着的冥谛的开始。外道,它的境界到这边已经算是极致了,它不用真如本性,亘古以来,贯通十方三世,它是到这个点上突不破。 3、[初天灭色归空,]把这个色法,认为有质碍,把它观空那么这个空,再继续进去,发现只有识。[次天灭空归识,]唯有识心啊。[故曰空色既亡。识心,即指末那半分微细犹存。 4、]这个是指什么。半分微细犹存是指,对内执着第八意识就是以第八意识的见分为自我,那么修行人所破的就是我执。那么破了这个我执,就是小乘所讲的,证阿罗汉果。一种叫做方便的一种涅槃,那么如果断了法执呢。 5、那么就是究竟涅槃,那么这个半分,半分的微细未那意识呢。一直存在,存在什么呢。《楞严经》第十五套:?13>十习因、楞严六交报、经第交报七趣轮回
《楞严经》第十五套:?13>十习因、六交报、七趣轮回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