迥脱根尘,灵光独耀
蕅益大师,灵光独耀他在二十五岁时,迥脱根尘他有一次在径山坐禅。迥脱根尘坐禅他是灵光独耀要息诸缘务了,内观真如,迥脱根尘但前提是迥脱根尘你要学过教理,你不能自己创造一个方法。灵光独耀佛法的迥脱根尘修学在前面的阶位,都一定要传承「欲知山上路,迥脱根尘须问过来人」。灵光独耀 蕅益大师他当初是迥脱根尘学过天台教观的,他依止天台的迥脱根尘教观参禅以后,他在自传里面写到:他曾经达到一个境界,灵光独耀「迥脱根尘,迥脱根尘灵光独耀」。迥脱根尘我们一念心本来是很乾净的,清净本然,但是我们因为第七意识的执取,而执着很多相,执着什么相呢?根尘!执着我们的根身,这个身体是我的;「尘」就是外在的这些人事的影像,所以弄得我们压力很大。因为你本来没有一物,那我们自己多事,就自己去惹尘埃。 蕅益大师他这个时候,把这个根尘的尘埃,当下「啪」!放下了,「迥脱根尘,灵光独耀」!按照《楞严经》的说法,「如鸟出笼」,就像这个鸟它本来在虚空是中飞得很好,但是它不小心跑到笼子里面去了,被根尘的相所障。那加行位的菩萨他慢慢的修我空观、法空观,把相给调伏了,就是如鸟出笼,这个鸟它开始回到虚空了,当然他只是一时的相应。 但是蕅益大师说,从那次以后,他对于身体的执着完全轻薄了,迥脱根尘,灵光独耀。我们从他这句话的判断,合理的推论:他是顶位。因为他「根尘」是所取相,脱落了;但是灵光独耀,这个「能取」的自我概念,有没有消掉我们不知道,但是起码是顶位。 一个人一达到顶位,在唯识的判教:资粮位的菩萨是「若堕恶趣,终不久留」,换句话说资粮位的菩萨还有可能堕三恶道。顶位的菩萨是永远不堕三恶道了,虽然他有三恶道的业力,但是他不可能得果报了,因为他空性的力量太强了,他可以让他三恶道的业力永远不动,从今直到成佛为止。他如果没有到净土去,他的生命只有两种情况:要么做人,要么做天,他永绝三恶道。这个不是他的业力强,因为他的心态不一样了,他对于粗的所取相、能取相,这种灰尘都脱落了,所以他已经不可能去刺激到三恶道的业力了。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在世间上要完成四个缘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七十九)【讲义】阿难!譬如有人:以舌舐吻,熟舐令劳。其人若病,则有苦味。无病之人,微有甜触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三十八)【义贯】阿难,又汝所明,意法为缘,生于意识。此识为复因意所生,以意为界?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九十四)【讲义】复次,阿难!云何十二处,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 这不是证圣,若作圣解即受群魔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一十七)阿难!汝虽先悟,本觉妙明,性非因缘,非自然性;而犹未明如是觉元,非和合生,及不和合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五十六)【讲义】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三十七)【义贯】阿难,物不触知,身知有触。知身即触,知触即身;即触非身,即身非触
- 在整个五根当中,耳根是其他诸根所不能及的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三十七)【义贯】佛言:汝今又言觉非和合。吾复问汝:此妙见精非和合者,为非明和?为非暗和?为非通和
- 随机阅读
-
- 发起菩提心的两个因缘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二十一)复次,阿难!又汝今者,妙净见精,为与明合?为与暗合?为与通合?为与塞合?若明合者,至于暗时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四十五)【讲义】若和合者,同于变化,始终相成,生灭相续;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如旋火轮,未有休息
- 共读楞严开示(九十二)佛告阿难:“汝我同气,情均天伦;当初发心,于我法中见何胜相,顿舍世间深重恩爱?”
- 阿弥陀佛的身口意功德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七十四)【讲义】是,阿难!当知是见,非明暗来,非于根出,不于空生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一十一)是故汝今,见我及汝,并诸世间,十类众生,皆即见眚,非见眚者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五十六)【讲义】[午二就喻详辨] 阿难!如是流性,不因空生;不因水有;亦非水性;非离空水
- 一切诸法本自不有,不过自心所现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三十九)【义贯】若因法生,世间诸法不离五尘,汝观色法及诸声法、香法、味法、及与触法,相状分明,以对五根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三十九)【义贯】若因法生,世间诸法不离五尘,汝观色法及诸声法、香法、味法、及与触法,相状分明,以对五根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零九)【讲义】卯四会十八界即藏性(分二)辰初总征 二别释今初
- 五浊恶世,唯有净土一门可通入路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八十一)【讲义】阿难,譬如有人:以一冷手,触于热手,若冷势多,热者从冷;若热功胜,冷者成热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五十八)【讲义】[午二就喻详辨] 阿难!如是虚空,非彼方来,非此方入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一十九)若明和者,且汝观明,当明现前,何处杂见?见相可辨,杂何形像,若非见者,云何见明?若即见者,云何见见
- 慧远大师示现的三个修行特点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二十三)【讲义】若因触生,必无汝身,谁有非身,知合离者?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二十九)【义贯】若因色生,空无色时,汝识应灭,云何识知是虚空性?若色变时,汝亦识其色相迁变,汝识不迁,界从何立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八十七)【讲义】《正脉》交光法师云:经家于佛说之后,偈赞之前,特详叙此者,正以示奢摩他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