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修行实践

《楞严经》第十一套:说三摩中二十五圣圆通(前二十四圣)?7>

《楞严经》第十一套:说三摩中二十五圣圆通

1、楞严《楞严经》第十一套:说三摩中二十五圣圆通,经第前二十四圣,套说通前讲题:《大佛顶首楞严经》。摩中说三摩中二十五圣圆通,圣圆圣>前二十四圣主讲:慧律法师主讲。楞严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经第

《楞严经》第十一套:说三摩中二十五圣圆通(前二十四圣)?7>

2、套说通前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摩中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圣圆圣>

3、楞严821页【卯三月光水大分四辰初陈白古佛授观二观成未得亡身三亡身方能合界四结答所证圆通今初】经文:【月光童子,经第即从座起,套说通前顶礼佛足,摩中而白佛言:我忆往昔,圣圆圣>恒河沙劫教诸菩萨】诸位。任何一个成就者,都必需入三摩地,三摩地就是三昧。任何一个修行成就者,没有三摩地,那就表示不可能成就。【童子乃童真入道,月光具童真德。

4、起座顶礼白佛:我回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为水天:】佛,【此佛因修水观,得悟性天,】就是妙性本来具足。【乃三十五佛之一。教诸菩萨者:乃为一类之机,非专为月光一人也。

5、修习水观:以水为观行,观成得入三摩地。】三摩地就是定。简单讲:你一个修学佛道的人,心中要有定:那么心中要有定,要有几种心态:一、要能舍,能舍,身心、财产一切,能舍,他才有办法入定;不能舍。

前二十四圣?7>

1、这是修学佛道,直接了当,要怎么样能够入定。一、能舍,也就是不为物累,不为假相所困扰。简单讲:你的心不被所有的假相干扰,能入三摩地。

2、二、能行忍辱,能行忍辱,只有舍还不行,要能行忍辱第三、要有第一义谛慧观,第一义谛的慧观。那么,这样能舍、能忍,那么,到第一义谛,完全是定的一个层次。

3、世间人要学到能舍,心就会自己能够控制,比较没有情绪上的东西。再来,修行人要能忍,那么就通达了空慧,修空的思想。最后一个,要想成佛,那么就必需第一义谛。那么,第一义谛有多伟大呢。

4、第一义谛,连大自然都得屏住呼吸,聆听它的呼唤,就是第一义谛。连大自然都得屏住呼吸,聆听第一义谛的呼唤,因为它不分时空,没有时间、没有任何的空间,都是第一义谛。822页,经文:【观于身中,水性无夺:初从涕唾,如是穷尽,津液精血,大小便利见水身中,与世界外,浮幢王刹】解释一下:观于身中,水性无夺,无夺就是很协调。我观于身中,水性无夺,非常好,就是没有互相的倾夺,那表示很协调。

5、那么,刚开始观,水的部分,是涕啊如是穷尽,由小的涕唾,慢慢观全身的津啊、液啊、血液,津就是我们的口水;精,我们说精髓;血,全身都是血液,这个都是属于水大。大小便利,身中旋復,水性一同原来所有的这些:涕唾、津液、精血、大小便利,原来都是空性那个水性一同,注意第二个字,水有千百种,性只有一种,都是不可得。注意那个水性,那个“性”字。简单讲:诸法,地、水、火、风构成的,它就是空性,那么只是缘起、只是如幻。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9680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