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不仅仅在于吃,而是一场心的修行!
1、仅于素食不仅仅在于吃,吃而场心而是素食一场心的修行。·素食是不仅一个“修心”的过程·。素食者并非单纯是仅于不吃肉,素食者选择食物的吃而场心目的,除了有考虑不杀生的素食原因外,终极的不仅目标是“修心”。很简单吧,仅于选择“不吃肉”的吃而场心想法,本身已经是素食对内心的一种挑战了,戒除吃肉就是不仅解除“心瘾”,这种心瘾某种程度就是仅于指一种长期的心烦意乱、内心不平静,也是长期吃肉所导致的一种身心状态。 2、进一步看,不吃肉以后,不代表内心就一定平静。人的内心还是会受到七情六欲、外在环境变化所影响,但因为素食者平素内心经常保持平静,容易察觉到外在影响,不会情欲被带走了而不自知,寻找各种方法让自己变得更加平稳。 3、因此在食物的选择上,让自己心烦昏沉的食物,都尽量避免。在儒家与道家的典籍中,有不少记载说当时每于求道、求学,或者祭祀的时候,都主张斋戒,如《南华真经》说:“颜+回问道于孔子,孔子曰:汝斋戒。顔回曰:回居贫,唯不饮酒,不茹荤久矣。孔子曰:是祭祝之斋而在这段话里面,孔子更指出了一个观点叫“心斋”,就是说不吃肉喝酒只是“祭祝之斋”而已,更重要的是“心斋”,就是指内心的洁净、安宁了,有这种心态,才容易学好大道。 4、由此可见,提倡“素食”的概念比“吃斋”更深一层,素食并非单纯的禁忌、受戒,而是希望在调整饮食的过程中,让自己内心清净。·素食是为了“身心合一”·。透过饮食改变影响身心,这就告诉了人们,饮食并非单纯为了身体需要了。人们在吃饭的问题上,比较多考虑是否足够营养。 5、是否能让身体健康。如何吃能帮助治病养生。 1、……这些想法,对于素食来说还未到一个最高层次——饮食对人内心的直接影响。西方有一句话说:“。”,你吃什么,你就是什么,人会被食物的性质影响自己的性格,其实中国传统也有这种观点,就好像笔者在《评素食之六:中医如何看素食。 2、》一文中,指出《黄帝内经》中记载了吃肉的人的性格放纵、骄傲、刚烈,正好反映了吃肉对人性情的影响。肉食之中含有“尸毒”,除了是对人体健康不良的毒素外,更指动物在被杀之时的愤怒、痛苦、恐惧的情绪,人类吃下以后,也会被这些情绪所影响。因此所谓“荤食”,为何让人头脑昏沉,就是指这些食物本身的特性不好了。素食改变人内心,倒过来说,决定素食已经是内心的转变。 3、一个人要从非素食而改变为素食,本身已经是心先变了,立志转变自己,之后才决定在饮食上改变。而在饮食改变之后,内心又逐步随着身体洁净而变化。素食并非单纯一种饮食习惯,而是一种哲学、一种生活态度、人生观念,代表了前卫的绿色思想,亦是回归传统的饮食方法,是通过饮食修行,让自己身心合一,甚至与自然共融。 4、这也是素食者容易快乐的原因,真正的快乐并非来自欲望的满足,而是当自己内心平静、身心调和、欲求减少,这种祥和美满的状态,正是持久快乐的源泉。这些年来,仍不断有人问:你为什么吃素啊。 5、现在的回答越来越简单了: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就是喜欢吃吧。要找原因的话,可以说上一大堆,但是又好像没有找到一个最合适的。素食不仅仅在于吃,素食而是不仅一场心的修行!
素食不仅仅在于吃,而是一场心的修行!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学佛人要透过这关,不需要去求
- 共读楞伽开示(五十七)云何当来世,种种诸异部?云何空何因?云何刹那坏?
- 冤亲不分家,一念泯恩仇!
- 共读楞伽开示(十二)诸法本如 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 法从缘起,果从因生
- 印光法师:临终时一生所做善恶会全部涌现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零一)【注释】舍离彼生所作方便,金刚喻三摩提,随入如来身,随入如如化,神通自在
- 印光法师:临终时一生所做善恶会全部涌现
- 念这个名号超胜作一切功德
- 共读楞伽开示(四十五)云何见痴惑?云何惑增长?
- 共读楞伽开示(五十七)云何当来世,种种诸异部?云何空何因?云何刹那坏?
- 净慧老和尚:看虚云老和尚如何演绎轻安
- 寺院外墙为何大都漆成黄色
- 共读楞伽开示(六十)云何国土乱?云何作有见?
- 凡事不能做得太绝
- 农历七月不是gui月,而是孝亲月、报恩月、吉祥月!
- 至今未受三皈五戒,这样算盲修瞎练吗
- 农历腊月廿三丨恭迎监斋菩萨圣诞!扫尘除垢、辞旧迎新,小年纳福
- 内观禅修的极致丨慈悲观之修习
- 印光法师:大病多由杀业而得,而淫欲是大病的催命符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