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佛学基础

共读楞严开示2——要敬佛、敬法、净僧

共读楞严开示2——要敬佛、共读敬法、楞严净僧

1、开示共读楞严开示2——要敬佛、敬佛敬法净僧敬法、共读净僧。楞严楞严经讲义是开示圆瑛法师编写的,楞严经义贯成观法师编写的敬佛敬法净僧,这两部开示是共读由台湾省高雄文殊讲堂慧律法师主讲。

共读楞严开示2——要敬佛、敬法、净僧

2、楞严今天芯记禅院与大家继续共同学习高僧开示。开示欢迎各位有学之士,敬佛敬法净僧有修之仁,共读各位高僧大德,楞严开悟见性的开示仁者在评论区批评指正,指引教授,开示教导芯记禅院后学之人的学习感悟,悲悯在家学人,无善知识指导难免对经典望文生义,产生种种宗教妄想。

3、听老师讲:以前古时候记载,要译这个经典的时候,比如《楞严经》,是几百位通达三藏的高僧,印度的、还有汉传的,要文笔很利害的汉地的文笔。要译经的时候,动用到几千个法师,多少个通达三藏的法师。在译经典的时候,老师讲了一段非常让人感动。在翻译成《楞严经》的时候,这一句有争议,有争议性,就是:你这一派的,你认为这一句要怎么翻译,这一派认为要怎么下笔,有所争议,四个字而已,译场停十天,没办法下笔,因为这个下去就是千秋万世。

4、你就知道,古时候的翻译那种谨慎跟态度,那股负责任到底的那种心,才四个字现在人随便拿来拼凑一下,那时候不是,那四个字足以让译场、译经典的译场停十天。你可以知道,他们翻译这种谨慎跟负责任的态度,不是像现在人囫囵吞的简单的翻译一下这一句翻译下去,有没有符合佛意,有没有跟梵本一模一样。再来,要用的这个字,是不是适合汉传、汉地的人看。老师举这个例子,就告诉我们后学的大家,古时候那个西域取经是冒着生命的,古时候那个译本,是动用国库的;几千位法师、三藏的法师,派的那些执笔的人,是全国类似状元的人去下笔,译出这个汉译的语言。

5、拍板定案,你记录下去,这句就是这个意思,大家统统没意见,没意见,就记录下去,然后执笔,汉传的,就执笔下去,下去以后,然后再念给大家听。念给大家听,大家有没有意见。汉译这样子有没有意见。没有意见,再接下去翻译,是如此的谨慎为什么慧律师父讲要报两种人的恩。

共读楞严开示2——要敬佛、敬法、净僧

1、①一定要报佛的恩,经典是佛讲的;②一定要报祖师的恩。没有祖师,学习哪有办法呢。要不然,拿梵本来看看,哪一句看得懂。没有翻译,我们怎么看得懂。

2、费用还要动用到国库。老师讲这个例子就告诉要用正确的心态读经典。

3、经典是要捧好的。芯记禅院和一些读者,可能是初学佛法的,这个法宝的法本是用挟的这在佛法里面来讲是不可以的,用一手拿是不可以的,除非你右手有拿东西,左手有拿东西。所有的经典都要捧在胸部以上,所有的经典放着,大乘经典统统要放在腰部以上,要不然就作捧经书的动作:把双手放在胸部以上,用两手食指和中指夹法本,使法定保持水平。

4、为什么说敬佛、敬法、敬僧。其实就是尊重自己的灵魂:敬佛,就是尊敬你心中的觉性;敬法,就是尊敬你内在的智慧;敬僧,就是你心中拥有和合跟慈悲心。

5、敬佛、敬法、敬僧,其实就是对自己的灵魂有所尊重跟交代。因为你的心性本自具足。所以说对法恭敬的人,心中他就拥有真正的真理。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9680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