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佛学基础

逼迫苦是娑婆轮迴的常态

现在我们有时候有一种知见,逼迫也可能是苦娑现代人比较苦吧,特别是婆轮在世间。因为太苦了,常态学佛有时候想取一个自在欢喜。逼迫可是苦娑很多人,他不知道,婆轮搞混了,常态他把自在和欢喜给搞错了,逼迫搞成舒服了。苦娑

逼迫苦是娑婆轮迴的常态

以为舒服就是婆轮学佛,就是常态很对了,不要听这个讲苦。逼迫我有很多次讲到苦的苦娑时候,有的婆轮人就是反对,特别是在越发比较一线的都市,这种节奏快的现代的城市里边,他觉得不要听这个法,法师,您给我们讲,我要欢喜自在,你讲的得抑郁症。

可是真的说,心地上入过道的人才知道,这个逼迫苦是娑婆世界轮迴染土中的常态。这个你必须要正视,面对它才行。而且你真正是个法器,你是个道人的话,不仅仅说你自己的因缘中,佛菩萨加持,给你设局,全部就让你最后修得根本就生不起一念的舒服心。你只要有一念舒服,你的这个心就不在道上。为什么?被粘住。大家不要忘了,这是娑婆染土,你一跟这儿相应了,净土就不相应,这就叫逼迫。

大家知道什么叫做逼迫吗?逼迫,首先我们一分为二地把它究竟来讲,有两种。

一般的世俗人属于追逐,向外攀求。为什么呢?向外攀揽,心外求法。因为想得到嘛,想拥有嘛。贪瞋癡是怎么来的呀?贪就是说,想拥有,拥有不到了,看见别人拥有了,就会生嗔心,眼红嫉妒。所以这个就不用我们在这儿所谓的发挥了。

我们读一段《无量寿经》里边的五恶五痛五烧讲到的这个,大家就知道,非常的生动形象。怎么讲呢?说我们这个世间的人,叫做「共诤不急之事」,没必要的事,没意义的事,群起而攻之。什么样子呢?「于此剧恶极苦之中,勤身营务,以自给济。」就是自己为自己服务,求别人为自己服务,总归就是一定要自己好,为自己服务,每天就是为了这个事情。

然后怎么样呀?就比如说,从这个人为财死上而言,说「少长男女,共忧钱财」,释迦牟尼佛在两千多年前说我们现在生活的状态,少长男女,不论男女老少,共忧钱财。怎么个忧法呢?「有无同然,忧思适等。」就是有的跟没有的,忧这个,天天为钱发愁呀,一模一样,程度一模一样。怎么忧法呢?「累念积虑,为心走使。」就是没有的,想有。有了的,又害怕没有。这两个烦恼程度成正比例。

然后是怎么样一个程度发展的呢?说「有田忧田,有宅忧宅。」就像我们现在,弄一块地,或者弄几套房子,这是有的,哎呀,天天说,让它增值呀,害怕贬跌呀。没有的是什么?「无田亦忧欲有田」,没有的想有。「无宅」,没有房子,「亦忧欲有宅」。最后到了一个什么地步呢?「适有一,复少一。有是少是,思有齐等。」就是有了一样了,本来都没有了这就算了,反正也就这样。

结果越有越想有,有了这一样儿,觉得少一样,这就叫做「适有一,复少一。有是少是,思有齐等。」有一样儿,觉得这一样儿太少了。你看看,说得太到位了。这是一般我们叫做逼迫,就是追逐,这是世俗人容易显现的情态。

今天我们还要说一个修道人同样也在受逼迫。为什么?在法上,他想息灭。俗人喜欢追逐,道人喜欢息灭。为什么?要灭烦恼,要求解脱。到底这个求解脱灭烦恼,怎么个灭烦恼求解脱呢?很多行者,他入不了这个真修,一直就在缘修的状态,就是只是在结缘,在这个着相有为法上打转。这样的话,他没有入这个了义修法。

你看为什么会有走火,有入魔,有发狂,为什么?有这个邪定聚呀。他总是带着有相去修,他不知道佛法是无相法。你比如说,有人这辈子立志,说我要开悟。可是只要你这一念,将心待悟,就是最大的障道因缘。我也有时候打这个妄想,就会被善知识说,你要悟个什么呢?老被这么问,我一直这样问,也跟大家一直分享,我觉得这个是无上的开示。所以追求神通境界也罢,追求这个定境也罢,等等这一类的,就非要最后什么呢,就是内心逼迫。

一个是向外求,一个是向内求,都属于求。有逼迫就是因为有求。因为你要跟它作对,或者你想控制它,你要用力抵抗。没有的时候,你想把它据为己有,本具的东西,你又要用力抵抗,这就是俗人和道人,两个其实都是一个状态。所以说有求皆苦嘛。为什么观音菩萨叫「有求必应」,才叫「寻声救苦」?他就是满了你的愿,先息灭你的苦。这里讲到的「逼身心故」。这是真实不虚的。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9680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