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念不退当中,顿然超越四十一个因位
为什么净土法门,退当往生一法是中顿这样的圆顿超越,胜异方便?他的然超价值就在于这个念不退。念不退当中就能够圆超九法界的越个因位那种分别执着。就能在念不退当中,退当不需要经过这种通途佛法的中顿十住、十行、然超十迴向、越个因位十地、退当等觉这四十一个因位,中顿他不需要一个台阶一个台阶上,然超就在念不退当中顿然超越。越个因位顿然超越四十一个因地上的退当阶位,就成佛。中顿这就有点类似于渐教。然超 比如我们上楼,要上四十一层楼,你得要一步一步走。那很辛苦,但是他确实是顺理成章,你上了第一层楼才能上第二层楼,才能上第三层楼……你不可能从第一层楼就到了第十层楼,那不可能的。所以你必须从初信位、二信位、三信位……初住、二住、三住……从十住到十行、十迴向,他一层一层楼上。一般我们如果没有新的器具的时候,都会这么爬楼,觉得这是唯一的一条道路。但是在这里胜异方便是什么?就好比在一个地方,有一个电梯通道,它从地下室一下子就上去了。 一下上去,那你不能说:你不爬楼怎么能上去呀?他不爬楼他也上去了,他有电梯呀。你爬楼要一个小时,他电梯三分钟就到了,你不能用一个小时就来否定三分钟啊。所以这个念不退的殊胜,我们只是用我们相似的比况,比况有这么一桩事情,不需要非得要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要这么一步一步走。西方净土就可以四十一步走,他一步就到位。所以就在念不退当中,顿然超越四十一个因位。大家要了解这样的圆超。 这样就是形成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非凡非圣,即凡即圣。所以对这样的带业往生的凡夫,你说他是凡夫吧,但是他一生就可以成佛,不必经过第二生。这样的这个凡夫却跟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没有两样,无二无别。所以你不能说他是凡夫,非凡。但是你也不能说他是圣人,如果你说他真实的是一生补处的菩萨,但是他确是见思惑没有断,从断惑的水平来看,他还是凡夫。 但虽然是凡夫,他一生就能成佛,他当下就得到三种不退。所以你看,你说他是凡夫,他却跟观音势至一样。你说他是圣人吧,但是他烦恼又没有断,你不可能说他就是等觉菩萨。这就是非凡非圣,但又即凡即圣。这样的事情就是「此皆教网所不能收」。 此皆,就是这就不是我们……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教网啊,这个教法就像网那样多。 我们大乘佛法是八种宗教,这样的八种宗教的教网,网是要捞摝苦海众生。八万四千法门,这通途教理你没有办法去诠释这桩事情。通途教理都讲断惑证真,断一分惑证一分真,你没有断烦恼,怎么你能说你是圣人呢?他根本就不符合这个因果律的。但是西方净土他的因果律是奇特的,是以阿弥陀佛的果地觉作往生者的因地心,这里面虽然是凡夫,但是他三不退。 他三不退得一生补处,你又不能说他就是等觉菩萨,因为他烦恼还没有断,不断烦恼得涅槃。虽然烦恼没有断,但他却有三十二相八十随行好,紫磨真金色,具有六种神通,无量的辩才智慧。所以这是我们此土的教网所不能收。剎网所不能例。 就是十方无量无边的剎土,剎土就像网一样的多,他们不仅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不能收,就是他方无量无边佛剎的一切诸佛讲的佛法,也不能跟这个相提并论。就是前面讲的,一切俱非,一切俱是。无论是本土的释迦牟尼佛,还是他方世界无量诸佛,他们的教法当中都没有这样的名相,也没有这样的阶位。是谈这回事。所以他的胜异方便特别法门。这就叫不可思议,大不可思议。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如何把「空假中」三观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 《大手印》浅析讲记(六十六)不落有无谁敢和是什么意思
- 《大手印》浅析讲记(四十一)性就是相 在境界上见性
- 《大手印》浅析讲记(十四)色就是性,性就是色
- 诸佛境界,实是吾人各具境界
- 《楞严经》第五套:十番显见?18>
- 《楞严经》第十三套:?11>道场加行(四种清净明诲)
- 《楞严经》第三套:经前十门?13>
- 《地藏经》教导我们修行的方法
- 《楞严经》大纲(目次解说)19
- 《楞严经》第二套:总论(义贯绪论)?16>
- 《楞严经》第五套:十番显见?10>
- 圣贤处事,惟宽惟厚
- 《楞严经》第十四套:?5>(说禅那证位,令住圆定,直趣菩提)
- 《楞严经》第十二套:?3>说三摩中 二十五圣圆通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 《楞严经》第三套:经前十门?2>
- 慈心济虱微命的沙门
- 《大手印》浅析讲记(四十九)念起不随 业捆不住你
- 《楞严经》第七套: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1>
- 《大手印》浅析讲记(六十六)不落有无谁敢和是什么意思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