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佛学问答

真正的精进、真正的苦行是『心不放逸』

真正的真正正精进、真正的苦行苦行是『心不放逸』

1、真正的放逸精进、真正的真正正苦行是『心不放逸』。我们都很清楚学佛贵在精进。苦行因为我们只有精进,放逸我们的真正正证量才会快速提升,成佛才会快。苦行

真正的精进、真正的苦行是『心不放逸』

2、放逸那精进的真正正定义是什么呢。其实真正的苦行精进是『心不放逸』。

3、放逸心不放逸容不容易有些人会觉得说,真正正我坐在那边静坐,苦行动都没动,放逸所以我应该是很精进。但是他虽然身体没动,心却乱动,心思却乱跑,心里想东想西,这个心还是在放逸。这就有点像有些学生,坐在书桌上看书,坐在那边坐了三个小时,但是心却乱飘,那本书都没有读进去;我们从表相看他是很精进,以为他很认真,但是事实上他三个小时前,跟三个小时后看的都是同一页。

4、也就是说,他心根本没有放在书本上,心还是放逸。同样的,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不是看表相。即使是坐在那边很静很静,动都没动,但是心只要放逸了,那就不算是精进了。

5、所以,心不放逸才能够称为精进。那么什么是放逸呢。放逸是所有会增身命财、增五欲贪、增我慢瞋,都是属于放逸。也就是说,想要去作会增加我们身命财的,会增长我们五欲贪的,增加我们的我慢瞋的,这些事情都是属于放逸。

真正的精进、真正的苦行是『心不放逸』

1、比如说,有些人贪一些财、色、名、食、睡等等,这个都是属于放逸。因为这是在增长我们的五欲贪,或者那些会增加我们的瞋痴慢等等烦恼的,这些也是属于这个放逸的定义。

2、所以当我们心不在这些身命财,不在五欲的贪,不在瞋痴慢疑的这些烦恼里面用心,这个就称为心不放逸,也就是真正的精进。另外心不放逸也称为苦行,真正的苦行是心不放逸;所以真正的苦行并不一定要在深山中几天几夜不吃饭,只要是当我们的心,一直都能够安住而不放逸,那就是苦行,那也就是精进。

3、所以举个例来说,如果我们在忆佛拜佛的时候,把这个无相忆佛拜佛的念,看得清清楚楚而且能够持续地照顾着这个念头,这也算是精进,因为这个时候,我们的心是不会去放逸的。那我们该如何精进呢。

4、精进必须要脚踏实地按部就班来修,佛在《百喻经》里面有提到六枚半饼的一个比喻。佛说,譬如有人,因为他很饥饿的缘故,就拿了七枚的煎饼来吃,吃了六枚完以后,在吃到第七枚的一半的时候,才发现已经饱了。他就开始怪自己说,早知道那前面六枚就不要吃了,因为我就是只吃这个第七枚的那个半枚就好了,因为我是吃了这个半枚才饱的。

5、大家相信他是吃了这个半枚才饱的吗。当然不是,因为很明显的,如果他没有吃前面那六枚,吃第七枚的那半枚,也不会让他饱。这个故事很明显地强调了次法的重要,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这前五度,没有好好地去作,要修好第六度般若度,是很困难的。所以我们要明心开悟,除了要有定力、要有慧力以外,还要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福德资粮。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9680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