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檗禅师《传心法要》全集,及裴休相国《传心偈》原文+译文
1、禅师传心传心黄檗禅师《传心法要》全集,法全及裴休相国《传心偈》原文+译文。集及偈原《黄檗禅师传心法要》,裴休又作《断际禅师传心法要》、相国或《断际心要》,文译文其与《黄檗断际禅师宛陵录》,黄檗皆为黄檗希运断际禅师所阐示的禅师传心传心禅门要谛,二者皆由唐朝名相裴休居士,法全收录在《钟陵绿》,集及偈原钟陵录,裴休《宛陵绿》。相国 2、文译文后人整编进《传心法要》。黄檗其内容简捷明了、直指人心,乃禅宗不可多得的经典名著。《传心法要》乃黄檗希运禅师语录。 3、黄檗,别名黄櫱、黄檗希运,号称黄櫱禅师,是唐代靖州鹫峰,今江西省宜丰县黄檗山,大乘佛教高僧。禅师幼年出家,后四处云游参禅,终于大开圆解,为百丈怀海所印证,然后在黄檗山大弘禅法,其弟子临济义玄创立临济宗,临济禅法后传到日本、高丽、越南,今天乃至遍及世界各地,使佛门心法名扬天下、历久不衰,实为黄檗大师之杰出贡献。 4、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高安县黄檗山鹫峰下,乃曹溪六祖之嫡孙,西堂百丈之法嗣。独佩最上乘离文字之印心体亦空,万缘俱寂,如大日轮升虚空中证之者,无新旧,无浅深;说之者,不立义解,不立宗主,不开户牖;直下便是,动念即乖,然后为本佛。 5、故其言简,其理直,其道峻四方学徒望山而趋,睹相而悟,往来海众常千余人。予会昌二年廉于钟陵,自山迎至州大中二年廉于宛陵,复去礼迎至所部,安居开元寺,旦夕受法,退而记之,十得一二今恐入神精义不闻于未来,遂出之,授门下僧太舟法建,归旧山之广唐寺,问长老法众,与往日常所亲闻,同异如何也。 1、时,唐大中十一年十月初八日序。《传心法要·钟陵录》。诸佛与一切众生。 2、此心无始以来不青不黄,无形无相,不属有无,不计新旧,非长非短,非大非小,超过一切限量、名言、踪迹、对待。当体便是。 3、犹如虚空。唯此一心即是佛,佛与众生更无别异。但是众生著相外求,求之转失,使佛觅佛,将心捉心,穷劫尽形终不能得。不知息念忘虑。 4、此心即是佛,佛即是众生。为众生时此心不减,为诸佛时此心不添。乃至六度万行河沙功德,本自具足,不假修添,乃遇缘即施。 5、若不决定信此是佛,而欲著相修行以求功用。此心即是佛。此心明淨,犹如虚空,无一点相貌。举心动念,即乖法体,即为著相,无始以来无著相佛。黄檗禅师《传心法要》全集,黄檗及裴休相国《传心偈》原文+译文
黄檗禅师《传心法要》全集,及裴休相国《传心偈》原文+译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了解因果的道理,一切都能操之在己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四十三)云何汝今以动为身?以动为境?从始洎终念念生灭?遗失真性,颠倒行事,性心失真,认物为己,轮回是中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一十三)阿难言:“见是其眼,心知非眼,为见非义。”佛言:“若眼能见,汝在堂中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二十)佛告阿难:“汝言觉知分别心性俱无在者,世间虚空,水、陆、飞行,诸所物象,名为一切,汝不着者
- 僧家之待客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七十四)阿难白佛言:世尊,若此见精必我妙性,今此妙性现在我前;见必我真,我今身心复是何物?而今身心分别有实
- 六祖和慧律法师开示《金刚经》第八品 依法出生分
- 做一个简单自主的人
- 修行不是在做学问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三十七)阿难言:诸盲眼前惟睹黑暗,云何成见?”佛告阿难:“诸盲无眼,惟睹黑暗,与有眼人处于暗室,二黑有别
- 佛源老和尚:投胎是个大问题,好多老修行一辈子修苦行,投胎到富贵人家享福去了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零八)佛告阿难:“汝当闭眼见暗之时,此暗境界为与眼对?为不眼对?若与眼对,暗在眼前,何成在内?
- 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及普门的含义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八十四)世尊亦曾于楞伽山,为大慧等敷演斯义:‘彼外道等常说自然,我说因缘,非彼境界。’我今观此觉性自然
- 共读楞严开示(七十八)交光云:即护戒心。此将毁戒体句,作二义释之
- 六祖和慧律法师开示《金刚经》第十四品 离相寂灭分
- 凡夫被命转,圣人能转命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零三)佛告阿难:“是诸比丘适来从我室羅筏城,循乞摶食,归祇陀林,我已宿斋
- 六祖和慧律法师开示《金刚经》第二十品 离色离相分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九十二)阿难,吾复问汝:诸世间人说:‘我能见’,云何名见?云何不见?阿难言:世人因于日、月、灯光,见种种相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