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佛学基础

《楞严经》第四套:破妄识无处(七处征心)?1>

《楞严经》第四套:破妄识无处

1、楞严《楞严经》第四套:破妄识无处,经第七处征心,套破讲题:《大佛顶首楞严经》。妄识无处破妄识无处,处征七处征心主讲:慧律法师主讲。心>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楞严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经第

《楞严经》第四套:破妄识无处(七处征心)?1>

2、套破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妄识无处翻开42页,处征《楞严经讲义》——圆瑛大师著各位法师、心>各位护法居士大德,楞严因为师父去开会,经第到中部去开会,套破所以,中间停了二十天左右。

3、那么,我们讲课到今天,大概有半年,才准备要进入经文:「如是我闻」,这个过程当然也碰到一些事。在今天讲经前,有几句话要勉励:《楞严经》研读了以后,它的最重要的一句话是什么呢。那就是:三昧成就,则佛道成就。不管你修哪一个法门,你心就是要有定;心没有定,就叫做结缘,种种善根,心无定就散乱;心有定就三昧。

4、你禅修也好,要入三昧;你念佛也好,也是要入三昧。所以,整部《楞严经》的重点,就是要有三昧的功夫。这个三昧的功夫,是经过千锤百炼,而达到的成果,绝对不是一朝一夕,一蹴即成,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5、在经典里面有一个比喻,它说:如果你只有听经闻法,解解教理,对大藏经的教义、教理有粗浅的了解,概括性的研究,这个充其量只能说叫做坯,坯,我们看过那个泥土、黏土,把它经过了转盘,经过了这个师傅的手,巧妙的手,把它捏成一个盘子、或碗,或者是花瓶。坯的意思就是还没有经过窑洞高温的烧,还不能成材。这个坯如果把它拿到外面,只要一碰到下大雨,这个坯,淋雨就会坏掉。

七处征心?1>

1、意思就是说:如果我们一个——出家也好、在家也好——修行人,我们只想听经闻法,不改掉自己的脾气,心一直没有在定中,也就是不堪一击,随便一点境界,是非来,马上就跟着倒;善恶的境界来,马上就跟着倒;五欲六尘的境界来,马上就起贪染、执著。换句话说:一个成就三昧的人,他一定要吃尽苦头,十方三世一切佛,以苦为良师,出家人不经过苦、不吃苦,没有一个能够成就祖师大德的,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吃要吃得好;睡要睡得很好;早晚课不做、不随喜,自己觉得:我已经心满意足了。

2、稍微一点苦都吃不消,苦的事情统统推给其他的比丘我自己躲在凉的一个角度吹冷气,啥都不干、啥都不参与,自己还觉得自己很有成就、很有修行。居士也是这样子的,今天我们来听听佛法,懂得一点皮毛,内心里面更谦虚的告诉自己:哎呀。

3、佛法果真的是很深,不是你想像的这么简单。所以,把苦当作是补,有了境界,那么,勉励自己,就是有这种逆境,有人伤害你、攻击你、毁谤你,有种种的是非恩怨,你能够在这个生灭无常的连续性里面,做一个超越的人,你变成一个奇迹,是一个例外。

4、生灭无常总是在进行着,你懂得在哪一点歇即是菩提,一下子就放下来,你就找到佛了。要不然,我们就会再等啊,等到何年何月何日,我再继续找,继续找、继续参,从第一个道场参到十个;从十个道场参到一百个道场,还在找啊,他不晓得万法回归现量,回归我们唯心,万法回归当下,他不懂这个道理,总是等待某一天我要成就这个期待并没有错;但是,他不晓得,这个期待的当中,却在我们本性具足里面因此,只有解是不行的,你只有了解、只有认识这些,肤浅的认知这个佛法,没有三昧的功夫,佛道是没有办法成就的。换句话说:如果我们也很有志气,下定决心,从今天起,不看众生的过失;我一直保持如如不动,不取于相;我能够理解佛陀的用心良苦,因为佛是无为法,无为法就是什么都放得下;无为法就是什么都解脱;无为法就是什么都自在;无为法就是无所作为,做与不做,统统如如不动;成与不成,都是缘起性空,哪一点能够契入、稳住、贯穿就看你有没有志气。

5、再来,有才干的人,一定要懂得避开灾难。我看到了经典,有一个故事,给我很大的启示:有一只蚕;蚕就是会吐丝的蚕,碰到了一只蜘蛛,这一只蜘蛛正在结网,捕捉这个昆虫、蚊、虻,要当作大餐来吃。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9680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