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佛教经典

什么是独头意识

唐代传奇名篇《枕中记》里记载,什独识郁郁不得志的头意卢生在邯郸客店遇道士吕翁,自叹穷困。什独识吕翁听罢,头意便取青瓷枕让卢生睡觉。什独识这时店主正在煮小米饭,头意卢生在梦中享尽荣华富贵。什独识一觉醒来,头意店家的什独识小米饭还没熟,这就是头意着名的「黄粱一梦」。

什么是独头意识

常言道「日有所思,什独识夜有所梦」。头意一般人认为心理学家才研究人的什独识复杂的心理活动,包括潜意识和梦,头意其实佛教对梦也早有论述,什独识只是它属于第六意识中的「独头意识」。那么,什么是独头意识?它仅仅指代梦吗?

独头意识的概念,出自《成唯识论》卷七,源自法相宗「八识」里的第六意识。第六意识包括明了、定中、独散、梦中四种。其中定中、独散、梦中这三种意识不与前五识俱起,是不依靠外境单独而起的意识,因此叫独头意识。

定中独头:修行禅定的人,在定中时,虽然前五识不会攀缘显现的五尘境界,但他的独头意识还是能依靠心的观想,而造五尘境界,从而进行分别和觉知。

独散独头:在日常生活中,当人的意识处于散乱状态时,如白日梦或发呆时,此时独头意识就是缘自于心,现所造境;或缘过去记忆的影像,进行分别取着。虽然不会直接缘现行的前五识,但仍能感知到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

梦中独头:在睡眠时,前五识暂不起作用,独头意识便会独自造境,并攀缘此境而生分别;或缘过去记忆的影像,而生分别。这就是佛教对梦境产生的解释。

除去以上三种,还有部分典籍中记载了一种特殊的「独头意识」,那就是「狂乱独头」:即人在失心、错乱、疯狂等精神异常状态下,能依自己想像,造出种种尘境,进行缘取和分别,或对他人产生怀疑、误解等。

荷兰着名印象派画家梵高,他的作品充满光感,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堪称不可替代的世界艺术瑰宝。但梵高疑似患有额叶癫痫引起的精神障碍。有研究说,他为体现画面的极度艳丽色彩,使用的一种特殊颜料中带有毒素,让他逐渐陷入混乱的精神状态,这便是「狂乱独头」。

独头意识的出现看似莫名其妙,独自而起,但实际上仍是受到过去业力、习气等潜在因素的影响。这些潜在因素在现前适当的条件下被激活,便符合佛法中「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的基本原理。

总之,一个精进的修行人,不但要对治清醒状态下的意识心,也会由于功夫渐深,还能对治微细的烦恼,甚至 「独头意识」。《楞严经》云:「大雄大力大慈悲,希更审除微细惑。令我早登无上觉,于十方界坐道场。」能够观察、控制好独头意识,包括在定中、梦中所见一切,全不执着,生命最终才能完全做主。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9680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