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佛教经典

《楞严经》第十五套:?24>十习因、六交报、七趣轮回

《楞严经》第十五套:?24>十习因、楞严六交报、经第交报七趣轮回

1、套>《楞严经》第十五套:。习因24>十习因、趣轮六交报、楞严七趣轮回。经第交报讲题:《大佛顶首楞严经》。套>

《楞严经》第十五套:?24>十习因、六交报、七趣轮回

2、习因十习因、趣轮六交报、楞严七趣轮回:。经第交报主讲:慧律法师主讲。套>

3、习因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趣轮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经文:【诸碍既销,无碍无灭,其中唯留阿赖耶识,全于末那半分微细。

4、如是一类名为识处。】就是识无边处。[注释]:「诸碍既销」:「碍」,]就是[质碍,即]就是[色法。「销」,]就是[销泯。

5、谓能依之有色质碍皆]都[已]经[销尽。「无碍无灭」:第二「无」字,即]就是[空义。谓连所依的无质碍之]的[空]也不可得[亦泯灭。]没有质碍的空也不可得。

《楞严经》第十五套:?24>十习因、六交报、七趣轮回

1、「其中唯留阿赖耶识」:以双厌色空,唯依于识,故]所以[只留第八阿赖耶识而不灭之。]因为第八阿赖耶识非其境界,不是他们的境界,不是他们的功夫所能断的,所以叫做只留第八阿赖耶识而不生灭。阿赖耶识是什么。

2、就是三细,阿赖耶识就是很微细的,很微细的,这个是八地菩萨以上才有办法的,当然只留第八阿赖耶识而不灭。[盖此天之天人,于六大中之前五大,地、水、火、风、空,并皆厌患,故]所以[唯依于识大,]就是[第六大,

3、「全于末那半分微细」:「全」,]就是[保全。不但不灭阿赖耶识,连第七末那识亦]也[保全其中一半。]叫做全于末那半分微细,全于末那半分,简单讲就是保有一半,因为它那个古时候的用字,用了还是六个字,全于末那半分,就是还保留一半的意思,保留一半微细,[因为末那系]一半向内,对内缘第八识为自我,第七意识,就是以第八意识的见分为自我,所以末那识就是我、法二执之源地,开发的源地。学过唯识的人都知道,所以这个末那识,就是我执、法执、染有我,染有,染污了一个我。

4、染有我,染污了一个我。所以染有我执,还有法我执,叫做末那识。[一半向内缘第八识为我,另一半向外缘前六识为我所;今诸色已不存,故]所以[六识已灭,因此第七识之]的[半分,向外缘的部分,亦已]经[不存在。

5、]就是那个粗糙的已经不存在了,现在[且既保留住第八识,故]所以[向内缘的半分第七识仍在,因此而仍有微细之我相存在,以末那为我执中心故。]注意那个微细的我执,什么叫微细的我执俱生,与生俱来的。无量劫来与生俱来的,看到什么就一定会有一个我,叫做微细的我相存在,叫做与生俱来的俱生我执,不是分别我执,分别我执是后天的;这个俱生我执,无量劫来微细的习气,与生俱来的,那很难断的,以末那为我执中心故。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9680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