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语是一种修行
1、无言是止语种修一种境界好辩是一种执着我们因为太多的争辩而失去了内心的平静想想看,争辩会有什么结果。止语种修争不过别人,止语种修只会徒增烦恼即便争赢了又如何。止语种修如果你能听见对方内心的止语种修声音他又何尝真正认可你的观点。 2、止语种修我们热衷于争论是止语种修非长短是因为我们的二元知见这些知见来自“我执”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为标准如是止语种修的实相真理,不是止语种修争辩而得而是默然观照,本来现前所以佛祖拈花,止语种修迦叶微笑言语道断,止语种修以心印心,止语种修当下相契一切语言本是止语种修戏论执相而求,谬以千里所以“无诤三昧,止语种修最为第一”是非以不辩为解脱学会无诤,才能安住内心的平静懂得沉默,才能体悟空性的智慧所谓止语,并非只是语言的止息而是内心的无念无住回归更深的醒觉与自由在沉默与独处中,才能真正懂得修持不争不辩,无语无言是非对错,过眼云烟但有言说,都无实义止语是一种修行无言是一种境界此心如如。止语是止语种修一种修行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佛法的修学是由内而外,先端正其心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二十四)不生句生句,常句无常句。
- 共读楞伽开示(三十七)一切法如幻,远离于心识,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三十五)地句非地句。心句非心句。施设句非施设句。自性句非自性句。阴句非阴句。众生句非众生句。
- 长者不在于年迈耆老,而在于修行的成就
- 共读楞伽开示(七十七)云何一阐提?男女及不男,斯皆云何生?云何修行退?云何修行生?
- 共读楞伽开示(七十)云何名为王,转轮及小王?云何守护国?诸天有几种?
- 共读楞伽开示(九十三)佛诸波罗蜜,佛子与声闻,缘觉诸外道,及与无色行,如是种种事?
- 阎老子铁棒未放汝在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九十四)妄想、因缘灭尽,离妄想说所说,观所观,受用、建立身之藏识,于识境界、摄受、及摄受者不相应
- 随机阅读
-
- 四空定的过失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零六)为有几阿 ,名舍梨沙婆?几舍梨沙婆,名为一赖提?几赖提摩沙?几摩沙陀那?复几陀那罗,为迦梨沙那?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三十一)有品句非有品句。俱句非俱句。缘自圣智现法乐句非现法乐句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六十八)【注释】大慧,藏识灭者,不异外道断见论议
- 天乘四空定之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六十三)【诠论】大慧,相续灭者,相续所因灭,则相续灭;所从灭及所缘灭,则相续灭。大慧,所以者何
- 共读楞伽开示(二十一)八识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零七)声闻辟支佛,佛及最胜子,身各有几数,何故不问此?
- 做了不少善事,为何资粮力还是很有限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六十二)【注释】大慧,相续灭者,相续所因灭,则相续灭;所从灭及所缘灭,则相续灭。大慧,所以者何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六十八)【注释】大慧,藏识灭者,不异外道断见论议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二十八)方便句非方便句。巧句非巧句。净句非净句
- 如何把「空假中」三观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 共读楞伽开示(七十)云何名为王,转轮及小王?云何守护国?诸天有几种?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一十)彼身转,彼不作是念:‘我展转相因,自心现妄想计著转。’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零六)为有几阿 ,名舍梨沙婆?几舍梨沙婆,名为一赖提?几赖提摩沙?几摩沙陀那?复几陀那罗,为迦梨沙那?
- 地藏菩萨最初是怎么发心的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九十)大慧,彼诸外道说有三缘合生者,所作方便因果自相,过去未来现在、有种无种相,从本已来成事相承,觉想地转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五十二)【诠论】大慧,略说有三种识,广说有八相。何等为三?谓真识、现识,及分别事识
- 共读楞伽开示(七十九)众生生诸趣,何相何像类?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