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七十二)【讲义】辰二别释(分六) 巳初眼入乃至六意入
1、共读共读楞严开示,楞严二佰七十二,开示【讲义】辰二别释,佰讲别释分六,义辰巳初眼入乃至六意入。分巳楞严经讲义是初眼圆瑛法师编写的,楞严经义贯成观法师编写的入乃入,这两部开示是至意由台湾省高雄文殊讲堂慧律法师主讲。今天芯记禅院与大家继续共同学习高僧开示。共读欢迎各位有学之士,楞严有修之仁者,开示各位高僧大德,佰讲别释开悟见性的义辰仁者在评论区批评指正,指引教授,分巳开示教导芯记禅院后学之人的学习感悟,悲悯在家学人,无善知识指导难免对经典望文生义,产生种种宗教妄想。 2、学“楞严楞伽”开示要用智慧,不能钻文字的牛角尖,不能被艰涩的文字转出烦恼来,要透过文字,见到文字背后的本来面目,见到真如佛性,见到我们人人本自具足的那个。学精典,体悟比理悟要重要得多。看《楞严经》你说记不住,其实没有人能记住。抓住里边的某句话成为你的生活指导,正好对应了你生活里边,你正好又执着了一件事、两件事,那么你看经典里边的某句话,正好一下子指导了你那件事。 3、那这句话你就记住了。[辰二别释,分六,巳初眼入乃至六意入][巳初分四午初举例显妄二辨妄无体三无所从来四结妄归真今初]先看眼入即彼目睛,瞪发劳者,兼目与劳,同是菩提,瞪发劳相】。阿难,就是那个眼睛,还有眼睛看出去,[劳]就是空华,就是虚空当中空中华。就是那个眼睛,能看的眼睛,还有看久了疲乏,在虚空当中产生的华相兼目与劳,这能、所统统是,兼那个能见之目,这个[劳]就是所见之劳相。 4、兼目与劳,[目]就是能见之目;[劳]就是所见之劳相,同是菩提,只要能所会归到最后,都是自证分。都是菩提影现出来的能所相。 5、【此举前色阴,瞪目发劳为能例,发明眼入同一虚妄也。即彼:乃就彼色阴所云,其人无故不动目睛,瞪以发劳,因此见劳,遂见空华之劳相】。 1、这前面,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所举的例子,现在继续来讨论。【兼目与劳:劳字指空华,谓不特空华是劳相,兼能见之目,与所见之劳相,同是真性菩提心中,瞪发劳相】。 2、所以,能、所统统是菩提真性里面的劳相,能缘的意识心也是,所缘的一切尘境统统是。【如前所云:见与见缘,并所想相,如虚空华,本无所有】。能见的见分,与见缘就是相分,并所想像,就像虚空华。这个就是佛陀看到彻底空,进入绝对的心灵。 3、所谓彻底空,就是彻底见到缘起的无自性;这缘起无自性很难理解、很难体会。如果说用微尘观,碎为微尘观,这个是着相很严重的人,叫你直接破除对相上的执着;如果说用析空观,分析这个尘,一直到邻虚尘,用分析的方式,这个也不是佛陀的本意,叫做无自性。这个空无自性应当用什么来了解色即是空,用什么来理解。 4、要用现代化的名相来理解的话,就是完全透视;不是用眼睛看,是用智慧看,用法眼看一件东西。譬如说你看一朵花,你用智慧来看,完全能透视这个缘起性,它就是空性,缘起性就是空性。为什么不见一物。 5、见了这一朵花,等同没有见;但是,你讲没有见,不对喔,因为花确实是存在,因为它是缘起;你讲见也不对,因为求其体性不可得。用这种透视的方法,内心里面充满了智慧,用智慧贯串一切缘起性的相,单刀直入,就见到生命的真相,就是空无所有。二佰七十二【讲义】辰二别释
二佰七十二【讲义】辰二别释【标】分六 巳初眼入乃至六意入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有欲便有苦,无慾则无苦
- 禅修并非为了得到,而是为了学会舍得。
- 真诚,带来好运。
- 禅宗楚石梵琦禅师心法精要及其实修指导
- 佛法中有提到顺星、犯太岁吗
- 禅宗南岳怀让禅师心法精要及其实修指导
- 舍得也是一种智慧
- 绍云老和尚:我们这个心性,一停止念佛拜佛诵经,财色五欲妄想就来了
-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菩萨一生补处愿
- 苦而不言,喜而不语
- 秋季,各寺院开始禅七了,关于如何参禅
- 绍云老和尚:要是现在有这样的高僧,国家领导们对佛教就不一样了
- 损己利人,虽损而不损
- 禅修并非为了得到,而是为了学会舍得。
- 绍云老和尚:年龄才十九岁就已生死自在的净参小师父
- 舒适区的生活会杀死你的野心
- 临终神识失控,如何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
- 绍云老和尚:想把佛号念好,不是个容易的事啊
- 绍云老和尚:为什么高僧大德多是在丛林之下开悟的?
- 虚云老和尚:平安过年,是佛菩萨的加庇,亦由大家累劫栽培之所感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