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欲便有苦,无慾则无苦
当知吾人,有欲慾则本有妙明真心,苦无本是无苦清清净净、光光明明,有欲慾则如何现在,苦无弄得昏昏暗暗,无苦糊糊涂涂?即被五欲之所染着故也。有欲慾则 如一盆清水,苦无投诸泥土,无苦久则土失流碍,有欲慾则水亡清洁,苦无容貌泊然,无苦故名为浊。有欲慾则 自心本是苦无清净,投诸五欲妄想之爱染,无苦故转清净而为不清净。若欲澄浊得清,复还元有清净之体,必有清水之珠,方可清净。 吾人自心之妄想爱慾,要令消灭,必须执持一句洪名,即可了生脱死。古人云:「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言「多欲为苦」者:「欲」,希须为义,谓于所乐之境,希求而不捨也。「多」者,谓其欲乐之境非一,故昔者因贪多欲,而受逼迫身心之痛苦也。 一切尘境,悉能染污吾人之心,为生死之根本,然何以能知五欲为苦?六根对六尘,任运贪着,如磁石吸铁,不期然而然。当知尘本非欲,而其中别有滋味,故能令人起须欲之心。 然万境本閑,唯人自闹,所谓「色不迷人人自迷,酒不醉人人自醉」。然欲境虽多,总数不出五种。 一色慾:谓男女形貌端正,及世间宝物,玄黄朱赤紫,种种妙色,世间之人,谁不生爱着?于此可爱之色,悦情适意,贪求恋着,不能出离三界,皆为色所迷故。楞严经云:「汝爱我心,我怜汝色」是也。 二财欲:世间一切金银财宝,养身之资,无论男女老幼,谁不生贪着,恋恋不捨?是为财欲。 三名闻欲:谓不贪色,不贪财,唯贪求名誉,谓有声名,可以显亲荣己,以致贪求乐着,而不知止,故名「名欲」。 四曰饮食慾:贪着种种饮食,餚膳美味,乃至贪口腹,残杀生灵,故名食慾。 五睡眠欲:谓终日情识昏昧而睡眠。 众生不了,终日竟夜,于黑暗鬼窟中作活计,不知欲是苦本,且将苦作乐,贪求不已。如来说是可怜悯者,此之谓乎?! 当知有欲便有苦,无慾则无苦。有欲有苦,皆是六根黏于六尘。若根不缘,则尘无所偶;若根尘脱黏,则当下灵光独耀。五根为内贼,五尘为外贼,灭功德,损法财,悉由此内外五大贼之所劫夺,宜生厌离之心。 「多欲为苦」。所谓慾海茫茫,回头是岸。 当知吾人,本有妙明真心,本是清清净净、光光明明,如何现在,弄得昏昏暗暗,糊糊涂涂?即被五欲之所染着故也。 如一盆清水,投诸泥土,久则土失流碍,水亡清洁,容貌泊然,故名为浊。 自心本是清净,投诸五欲妄想之爱染,故转清净而为不清净。若欲澄浊得清,复还元有清净之体,必有清水之珠,方可清净。 吾人自心之妄想爱慾,要令消灭,必须执持一句洪名,即可了生脱死。古人云:「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言「多欲为苦」者:「欲」,希须为义,谓于所乐之境,希求而不捨也。「多」者,谓其欲乐之境非一,故昔者因贪多欲,而受逼迫身心之痛苦也。 一切尘境,悉能染污吾人之心,为生死之根本,然何以能知五欲为苦?六根对六尘,任运贪着,如磁石吸铁,不期然而然。当知尘本非欲,而其中别有滋味,故能令人起须欲之心。 然万境本閑,唯人自闹,所谓「色不迷人人自迷,酒不醉人人自醉」。然欲境虽多,总数不出五种。 一色慾:谓男女形貌端正,及世间宝物,玄黄朱赤紫,种种妙色,世间之人,谁不生爱着?于此可爱之色,悦情适意,贪求恋着,不能出离三界,皆为色所迷故。楞严经云:「汝爱我心,我怜汝色」是也。 二财欲:世间一切金银财宝,养身之资,无论男女老幼,谁不生贪着,恋恋不捨?是为财欲。 三名闻欲:谓不贪色,不贪财,唯贪求名誉,谓有声名,可以显亲荣己,以致贪求乐着,而不知止,故名「名欲」。 四曰饮食慾:贪着种种饮食,餚膳美味,乃至贪口腹,残杀生灵,故名食慾。 五睡眠欲:谓终日情识昏昧而睡眠。 众生不了,终日竟夜,于黑暗鬼窟中作活计,不知欲是苦本,且将苦作乐,贪求不已。如来说是可怜悯者,此之谓乎?! 当知有欲便有苦,无慾则无苦。有欲有苦,皆是六根黏于六尘。若根不缘,则尘无所偶;若根尘脱黏,则当下灵光独耀。五根为内贼,五尘为外贼,灭功德,损法财,悉由此内外五大贼之所劫夺,宜生厌离之心。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