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读诵大乘方等经典
为什么我们要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一切大乘经典都是读诵大乘由佛的大慈悲心、实相般若所流现出来的经典智慧灵文,被称为佛的读诵大乘法身舍利。摩诃迦叶说那些肉身舍利就让那些国王大臣去关心,经典我们僧团要关心佛的读诵大乘法身舍利。上根利智的经典人就是要关心佛的法身舍利,以法为师。读诵大乘佛教重法,经典怎么样尊重都不为过。读诵大乘 释迦牟尼佛一成道,经典马上观察三千大千世界是读诵大乘不是有比自己道德智慧更高的人,要拜他为师。经典结果一观察他是读诵大乘无上士,没有比他更高、经典更有智慧的读诵大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他还要以法为师。大乘佛法是出生三世一切诸佛之母,由于菩萨按这个法修行才成就佛果。所以这种智慧、这种真理能够哺育我们的心灵、能够引发我们的菩提心、能够让我们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 我们看佛经真的感觉到佛是一切种智者,六合之外所有的都知道。而我们凡夫只是靠自己有限的知见、逻辑思维所知道的东西太少了,而且太偏颇了。我们都很难建立中道的正见,不是执有就是执空,或者就是断灭见。所以我们要建立一个什么观念呢?凡夫的知见是不可靠的。 学佛法就好像我们练书法,你找到一个最好的字帖你就练。练书法临摹的过程把自己脑袋瓜子里的笔画结构全都抛弃,然后你临摹,临摹得越像越好。所以读诵大乘经典就是以大乘佛法的知见转变我们凡夫的知见。凡夫的知见你都放下,你不要考虑自己的,你一想就错。唯有佛彻证了诸法实相,悟证无上正等正觉才把这种真理、这种法以慈悲心向我们传播。 这种法和真理是亘古亘今的、永恆存在的、超越时空的。有佛无佛,法和真理都常在。所以真理是佛发现的,不是佛创造的。佛把他发现的真理,这种法传播给我们就是要让我们离开轮迴之苦,契证我们的自性的涅槃。了解这个之后我们就要通过读诵大乘经典,转凡夫的知见开发智慧。 就在开发智慧这一点当中,你怎么样才算有智慧?能够对这个五浊恶世产生厌离之心、能够对极乐世界、佛的法界产生欣慕之心。这就是有智慧的表达。如果读诵了若干年大乘经典,还对这个世间五欲六尘一念都放不下。你就根本就没有上轨道、没有一点智慧。佛非常慈悲呀,知道我们众生在这个五浊恶世虽然很苦,他还捨不得离开,就是由于他把一切看得太真实,所以留恋、执着、贪染。 佛就以二十二年的时间来讲般若系经典、讲诸法的空性,要把现象界的一切都观空,如电、如梦、如影、如阳焰,一切都是不真实的,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有认知。大家说我们都没有智慧。现在告诉你智慧,对这一切作如梦想,都是在做梦。在梦中你认为一切都很真实,在梦中的喜怒哀乐一切都感同身受,你没有醒梦,你醒梦了,你知道,哦,梦中原来都是假的。 昨晚上做梦,第二天早上睁开眼睛,你知道做梦就不会放在心上,假的。但你睁开眼睛的当下,实际上你还在梦中。你昨晚上做梦有我、有他人、有桌子、有环境,现在一看也有他人也有自己,包括我们这个场面是不是也在梦中呢?全心即梦,全梦即心。所有的梦境就是我当下这颗业心,离开心是没有梦境的。所以三千大千世界我们所感召的依报庄严、正报庄严,这些国土都是我们的心变现出来的,都是在做梦。 那么在没有完全醒,无明大梦的时候,我们先做一个好梦。你做好梦也得从三皈五戒十善业开始啊。然后还要做一个更好的梦,你就念佛,念佛是醒梦的一个过程。声声佛号唤醒梦中人。等我们最后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把我们的无量光寿的那颗本心念出来了。从见惑、思惑、尘沙惑、无明惑里面昇华出来了。这时候你就出梦了,这就证到诸法的空性了。 梦中分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啊。又在无大千当中从诸法空性又能昇华出一个清净的妙有,就是极乐世界所展示的无尽的庄严。所以读诵大乘经典一定要产生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心。这是我们读诵大乘的目标。在这样的欣慕心当中又能把我们的慈悲心,菩提心生发出来。不仅仅是读诵大乘经典,就是背诵了很多,但是你不了解其中的意思,了解其中的意思还要落实在行动当中,这样心性才能产生作用。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能够念佛的人,是人中芬陀利华
- 梦参老和尚:如何为去世的父母、眷属超度增福?
- 梦参老和尚:这些事儿少回向
- 梦参老和尚:有人说我学《地藏三经》时,地藏pu萨我一次也没梦到
- 千经万论偏重指归极乐世界的原由
- 梦参老和尚:这个妙法,不仅能改善近视,还能化解烦恼
- 梦参老和尚:明明念了经但效果不大,问题出在哪?
- 每一次努力,都是幸运的伏笔。
- 所有的身心世界都是无常变化的
- 止语是一种修行
- 梦参老和尚:十大愿王我没有断过,这是开智慧的妙法
- 梦参老和尚:虚云老和尚为什么总是闭着眼
- 把三界的苦「观」出来
- 梦参老和尚:在家拜佛,如果你能这么去拜最好!
- 梦参老和尚:在家拜忏或者念佛,很多灾难消于无形无相
- 梦参老和尚:念完地藏经,一定要做到这点
- 法无自性,随心所现;所现之法,全是自心
- 梦参老和尚:十大愿王我没有断过,这是开智慧的妙法
- 梦参老和尚:发心愈大,挫折愈多,怎么克服这些烦恼?
- 梦参老和尚:把供养摆那里就走了,这样功德很小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