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有对立的心,你就不「大」了
这个大乘法门,当有对立的心「大」这个字,当有对立的心其实有很深的当有对立的心涵义。蕅益大师在解释《大乘起信论》的当有对立的心时候说:这个「大」,「绝待圆融,当有对立的心不可思议,当有对立的心谓之名大」。当有对立的心我们经常讲:我是当有对立的心大乘的菩萨。那这个「大」是当有对立的心什么意思呢?就是它是「绝待圆融」。 当你的当有对立的心心是一种对立的,那你就不是当有对立的心大了!不管你是当有对立的心对错、或者空有的当有对立的心对立,都不是当有对立的心大。也就是当有对立的心说:菩萨在因地的时候,有一大部分都是调伏三界的烦恼。我们大家知道,调伏三界的烦恼,《阿含经》里面的四念处最好用了。所以菩萨在因地的时候,特别是凡位的菩萨,诸多的修行是共声闻学。 但问题是:虽然大乘的菩萨他修四念处,他能够引生大菩提心。这个地方是很奇怪的。为什么呢?因为他有大乘的宗见。也就是说:小乘的思考,它是对立的;大乘是不二法门。什么叫「对立」?我们举一个例子。 比如说:我们经常在迴光返照我们的心念,我们跟人事的因缘接触的时候,我们开始注意到:事情本身没有对错,重要的是我要生起善念。我们开始观照、注意、保护我们心念的时候,我们开始发觉:我们起善念,但是有时候也起恶念。阿赖耶识有时候释放一些邪恶的功能,比如说贪慾。当然这就要对治,因为这会招感痛苦的果报,会造业的。 小乘的学者,他对贪慾,他的看法是认为说:贪慾是内心的本质,人的慾望是由心所生的。所以他在对治贪慾的时候,《说文》:「彻,通也。」《庄子。外物》:「目彻为明,耳彻为聪。」《玉篇》:「澈,水澄也。」《水经注。沅水》:「清潭镜澈。」「镜澈」就是像镜子一样明净。「彻」是动词,「澈」是形容词。「彻底」是动宾结构,「清澈」是併列结构。「彻底」应该用「彻」,「清澈」应该用「澈」。 把第六意识的明了性也消灭了,二个都不要。他比较偏激,就是灭色取空。所以小乘的学者在对治贪慾的时候,他是彻底的消灭。 大乘的学者,在对治贪慾的时候,当然他也从对治的角度,他也修不净观,观察所贪慾的境界是不清净的;能贪慾的心,也是剎那剎那的生灭,它是不真实的,你不要当真,它一下子就过去了。他在对治的时候,他是有所破坏、有所建设的。 《摄大乘论》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