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坚持诵五遍大悲咒,是对应着五佛部
接下来,每天这个出世间功德的坚持第三条:就是能够灭罪和消业。能够灭罪和消业啊,诵遍我们用六条理证来解释。大悲灭罪、咒对消业是佛部我们修行人,必须经过的每天一段,实际上,坚持我们修行的诵遍过程,也是大悲消业的一个过程。大悲咒呢,咒对能够消业,佛部能够灭罪。每天那也正是坚持我们修行大悲咒的一种动力。灭罪消业六条理证。诵遍 1、【经文】:至心称念我之名字,亦应专念我本师阿弥陀如来,然后即当诵此陀罗尼神咒,一宿诵满五遍,除灭身中百千万亿劫生死重罪。 第一条:观世音菩萨,告诉在坐的众生,是这样说:怎样念大悲咒呢?「至心称念我之名字,亦应专念我本师阿弥陀如来,然后即当诵此陀罗尼神咒,一宿诵满五遍,除灭身中百千万亿劫生死重罪」。就是如果你想诵大悲咒,应该先诵「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也可以再诵「南无阿弥陀佛」,最后诵大悲咒。诵大悲咒,如果你能够一天诵满五遍的话,后面一句话叫:「除灭身中百千万亿劫生死重罪」。百千万亿劫生死重罪,做为一个人来讲,生死是最重要的大事情。那么我们活着,还没有了脱之前,就恶死了,这是极大的恶业现前。 极大的恶果现前,佛在经典上讲,人有九横嘛。不该死的死了,有九种嘛。那么生死重罪,如果果报现前的话,就是一种横灾。「一宿诵满五遍」,这是经上讲的,应该和经上对应,所以我劝大家,如果在课下,想每天都诵大悲咒的话,有人问师父,最少诵多少遍,那么最少你诵五遍。一宿呢,就是一晚上,实际上古代印度,它往往这样说,「二六时中」,在这里用「一宿」来代替了,就是一晚上,实际上就是一天。 「一宿诵满五遍」,为什么这里提到五遍?佛的含义,是对应着五佛部。佛经当中,把佛分为五部佛。东方阿閦佛,神通寺被盗的佛头叫什么名字?知道吗?叫阿閦佛。东方阿閦佛,属于金刚部。南方宝胜佛,南方是宝胜部。西方是莲花部。北方是羯磨部。中央是佛部。各对应的五佛智,要是这五佛智你都圆满了,你就是一个圆满的佛陀。所以它就有对应嘛,我们在修法过程中,修行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找到与佛经的对应点。 比如说我们打佛七,打佛七是怎么回事?就是念七天佛是吗?土话叫念七天佛,那为什么念七天佛呢?最主要的,是两个含义,一个含义是《弥陀经》上讲了,「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提到了,经上提到的,我们再跟它相应,提到七了,这是《弥陀经》上讲的。再有一个含义,七在佛教当中,是一个循环数。它有循环的含义。一个七两个七三个七,就像咱们的礼拜天一样。七在佛教当中,是个循环数,这个我们到后面还能讲到。在具体修法的过程中,还能讲到这个七。在这不展开了。为什么要诵五遍,就是要对应五方佛。同时对应五佛智,如果一个人同时具备了五佛智,那你就是一个完美的佛果。 「一宿诵满五遍,除灭百千万亿劫生死重罪」 百千万亿劫生死重罪,就是说,我们过去,曾经造过很重的恶业,这一生当中,因缘成熟的时候,可能横灾而死,不管什么因缘。由于你诵了大悲咒,每天能坚持诵五遍的话,就消了百千万亿劫这种横死的恶业。不会再横死,不会再饿死,就是这个含义。这是一条理证。 2、【经文】:若诸众生侵损常住饮食财物。千佛出世不通忏悔。纵忏亦不除灭。今诵大悲神咒即得除灭。若侵损食用常住饮食财物。要对十方师忏谢然始除灭。今诵大悲陀罗尼时。十方师即来为作证明。一切罪障悉皆消灭。一切十恶五逆。谤人谤法破斋破戒。破塔坏寺偷僧祇物污净梵行。如是等一切恶业重罪悉皆灭尽。 第二条理证,我先念完,再解释。「若诸众生,侵损常住饮食财物,千佛出世不通忏悔,纵忏亦不除灭,今诵大悲神咒即得除灭,若侵损食用常住饮食财物,要对十方师忏谢,然始除灭,今诵大悲陀罗尼时,十方师即来为作证明,一切罪障悉皆消灭,一切十恶五逆,谤人谤法,破斋破戒,破塔坏寺,偷僧祗物,污净梵行,如是等一切恶业重罪,悉皆灭尽」就是前面列举的那一切,统统灭尽了。没有了。哪一些呢? 先解释名词。「侵损」侵和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侵是「侵佔」、「霸佔」、「欺骗」、「偷盗」等等。头几年,《齐鲁晚报》上登了一条消息,成都昭觉寺,那是个密宗道场,黄密道场,密宗道场经常点灯,酥油灯,经常举办佛事,法会,他们有这项服务,有一个老喇嘛,在那里负责点灯,10块钱一盏灯,你交上10块钱,他就给你点一盏灯,让大家积累福报,开显智慧。点灯的功德很大,在这里不展开讲了。报上登了个什么消息呢?那个喇嘛一天收了1200元钱假的,就是12张100元的,假钱。一个小伙子,老是排队老是排队,变换着不同的方式,老是点灯,拿100块钱放上,说是我点一盏灯,那个老和尚就找给他90块钱,点上一盏灯,一会儿又来了,人很多嘛,我再点一盏灯,又找给他90块钱,又点了一盏灯,那天,他收了1200块钱的假钱。最后交账了,才知道是假钱。 报上简单介绍了一下这个法师,16岁出家,没有社会经验,但是寺院有规定。什么规定?谁的失误谁补偿。这个老和尚说,一个月的单金是120元,土话说就是工资,就是补助一样的。一个月发120元零花钱,僧人叫单金,人离开寺院就不发了。那1200块钱,得用十个月,去补,补偿这个钱。那小伙子的这种行为就是欺骗,欺骗就是侵损的一种方式。这个损,是损毁损害。比方说恶意的打碎东西,焚烧寺院,拆墙,拆寺,破坏佛教的经像,这个统统都是侵损。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慧远大师示现的三个修行特点
- 《楞严经》第五套:十番显见?21>
- 《楞严经》大纲(目次解说)8
- 《楞严经》第七套:十八界本如来藏 妙真如性?5>
- 四空定的过失
- 《大手印》浅析讲记(四十六)要先定才能见微细流注
- 《楞严经》第五套:十番显见?21>
- 《楞严经》第二套:总论(义贯绪论)?5>
- 禅宗五家七宗——临济宗
- 《大手印》浅析讲记(四十二)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清净心所显
- 《楞严经》第二套:总论(义贯绪论)?9>
- 《楞严经》第二套:总论(义贯绪论)?7>
- 莲池大师论出家利益
- 《大手印》浅析讲记(四十七)悟后真修须常观察损之又损
- 《楞严经》第九套:审除细惑
- 《楞严经》第二套:总论(义贯绪论)?5>
- 真心究竟在何处?就在念佛当中
- 《楞严经》第五套:十番显见?37>
- 《楞严经》第七套: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3>
- 《佛陀的格言》十三、实行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