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植心地的善因
请看下面的培植《阴骘文》:「行时时之方便,作种种之阴功」。心地「行」就是培植修行。下面,心地就是培植逐件事情来加以劝勉这些善事。「行时时之方便,心地作种种之阴功」,培植这是心地提纲挈领的两句话,都在阐明着如何培植我们心地的培植善因。 这个心地,心地你要培植的培植话:「时时」就是恆常,一切时不间断;「种种」,心地就是培植一切事情,无论是心地大事、小事,培植种种的事情。所以「时时」和「种种」是紧密联繫在一起的,不可分开。方便和阴功:「方便」,你种种善巧方便;「阴功」就是不要让别人知道——阴德。这也是紧密联繫在一起的。你的方便之行,要想到每时每刻、无有间断地去作;阴德、阴功去作,要种种的功德无有遗漏。 以世间的眼光来看,这是不可能作得到的。但是以佛法的立场来看,你只要发了这样的心,随分随力,就不会有什么困难的事。你要根据自己的力量,力所能及,就得「勇往为之」;力量现在还达不到的,你可以先发大愿,等到「他生后世」,力量充足了再来作,也是有功德的。 这里就提出发愿的重要性。《华严经》有一品叫「净行品」。「净行品」谈到:若诸菩萨,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那菩萨在一切时、一切处,都发出善愿。我们每天念的三皈依,它也是「净行品」里面的语言。所以「发愿」就是我们先把这个心发出来,你发心、发愿的当下就有功德。所以这里讨论「发愿」。 首先我们从「世间」发出「善愿」:如果在朝廷作官,你就发愿,愿国君的恩德周遍海内外;如果在草野作百姓,就愿他人永远享受太平;见到他人父子,愿他们父子父慈子孝;见到他人的兄弟,愿其兄友弟恭;自己得到饮食,祈愿天下所有饥饿者都能吃饱;自己得到衣裳,祈愿天下之寒者都能得到温暖;经过市场的时候,祈愿天下所有的家庭都能够家产富足;经行在田间小道的时候,祈愿年年风调雨顺;见到他人去渡江河的时候,祈愿不要遭受风波之险患;见到人穿越山间险阻的时候,祈愿他不要遭遇蛇虎之伤害;遇到贫穷之人的时候,愿他能够得到富足;闻到他人有疾病痛苦的时候,祈愿他身体康强;见到他人得到了福报的时候,为他高兴,就如同自己得到了福报;见到他人处在逆境、种种失败的时候,自己为他哀伤,就好像自己处在逆境、失败一样。这都是世间的善愿。 你这个善愿能够念念不间断,你的心量就会打开;你心量一打开,你真的感觉到四海为一家——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使宇宙万物都跟自己同体:自他不二,依正不二,心境不二。那你就是这个世间的君子、大贤了。 那这个只是世间法里面善的愿。为什么呢?是由于他只知道有一生,有这一世,还不知道有多生多世。这些世间的善愿,只是忧患世间力量之不及。而不了解他生后世:你只要有今生发了愿的种子,必定要在未来成熟而成就。世间的善愿只是局限在人道,而不能扩大到「天仙、地狱、鬼、畜」里面。你善愿只是念:其他人怎么样,你还没有想到地狱的众生怎么样,畜生道众生怎么样。不仅如此,纵令他的世间善愿事事都如意了,六道都蒙他发愿的恩惠了,那也不过是人天的福报,还没有拔除轮迴生死的根本。 所以「大智慧人」,就得进一步发「出世」的大愿——出世间法。那么出世的「宏愿」,是体现在菩萨的四宏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那么四宏誓愿:我们受三皈依,或者其他场合上都会念。 这个「四宏誓愿」,是从声闻教的苦、集、灭、道所昇华出来的伟大的菩萨精神。从苦谛的层面来看,观察三界六道一切众生,无量劫以来八苦交煎,无有出离之缘,所以要发愿度尽众生;从集谛的角度来看,观察三界一切众生,遭受痛苦果报的原因是在于有烦恼——见惑、思惑、尘沙惑、无明惑,这些烦恼无量劫以来如油入面,系缚我们的身心,让我们不得出离,所以要发愿断尽烦恼。 从道谛的角度来看,观察三界六道一切众生,他从生到死都是为了生计去奔波,没有因缘来听闻佛法的真理和智慧,学点东西也只是学世间的知识技能——应试教育,不能在心性上产生感动和一种菩提力量的生发,所以要传播佛法的真理,我们要发愿勤学法门;第四,从灭谛的层面来看,观察三界一切众生不能相信「即心即佛」,一切众生具有如来的智慧德相,他不相信,既然不相信有佛性,更谈不上修行佛道,永劫以来都沉沦业海,所以要发愿必成佛道。 所以这个菩萨的四宏誓愿,是我们修行佛道巨大的动力机制。每一愿都包含着无量的「妙义」。比如,为什么我们要度众生?众生有人道的众生,有畜生道的众生,有阿鼻地狱的众生,要度尽,凭什么我要度他们? 这要思惟:一切众生都有佛性,是未来佛,我们要帮助他;同时,这些六道众生,生生世世跟我们互为父母、兄弟、师长,为报恩故,为孝道故,我们要度他们;再思惟,一切众生都跟我们同体,有一众生不能得度,我们也不能究竟圆满。一个菩萨,是要把度众生作为头等大事的。成佛倒驾慈航,为报众生恩故,必须要来度众生。 所以这每一个誓愿里面,都包含很多微妙的道理。每个人能够「体会」这四句话,「行住坐卧」四威仪当中,「念念不绝」,心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这就是菩萨的精神、菩萨的种性,就是菩萨了。也就是菩提心了。 经典所云:「修行佛法如果不发菩提心的话,就好像你耕田不下种子。」你耕田不下种子,最终就没有收穫。你修行不发菩提心,最终就成不了佛。菩提心是成佛的种子。这样,就要从世间的善愿,进到发出世间的善愿。你纵然时时刻刻只是发世间的善愿,经于恆河沙劫那么长的时间,都不如「暂时一发菩提心」的功德来得大。所以我们修行大乘佛法的佛弟子,一定要发菩提心。 具体到我们念佛法门,你能发「念佛往生、成佛度众生」的心,就是无上菩提心。念这个名号是为什么?是为成佛的;成佛是为了度众生的。我怎么样成佛?先往生净土,去成佛。所以这个佛号,千万不要把它作为人天福报的手段了。 所以念佛者,一定要把往生净土作为最大的事情去办。一到净土,就一定能成佛。不怕不度众生,就怕不成佛;你成佛,一定会去度众生。因为这时候,你现量亲证到跟众生同体的境界。你这时候去度众生,是法尔自然的。就好像一个母亲要帮助她的子女,是不需要去劝勉的。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因小拂逆便生瞋恚,岂非自小其量
- 有话就直说,千万别拐弯抹角
- 梦参老和尚:没时间修行?《地藏经》告诉你3个殊胜方便法!
- 某佛学院教授兼某大学的博士,来西安卧龙寺参访如诚长老请开示
- 五时说法都有净土法门的施设
- 我用一个游戏,帮老公找到了他的人生意义!
- 梦参老和尚:为祖先烧纸钱,有用吗?
- 梦参老和尚:这位菩萨化的身比地球上的人多得多
- 饮酒食肉,能令子母不得安乐
- 梦参老和尚:如何帮临终人生善处?地藏菩萨的临终修行方法
- 新春祈福,诗词28句:原文+译文
- 梁靠谱:经常没时间的人,建议疯狂做这2件事!
- 不可自戕身命求往生
- 梦参老和尚:怎样消一切的业丨你每天这样做,一定能生
- 时时刻刻保持正念
- 愿有一法,能安汝心,破尽妄念,性海澄澈
- 从厌离心启发菩提心
- 有这样的日子就挺好
- 梦参老和尚:怎样消一切的业丨你每天这样做,一定能生
- 梦参老和尚:念地藏经时,冤亲债主到来的现象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