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实验4:平庸之恶与登门槛现象
1、人性人性实验4:平庸之恶与登门槛现象。实验昨天,平庸我们说了米尔格拉姆的登门“电击服从实验”,今天我们继续补充这个实验的槛现延伸与细节,它值得我们深讲、人性细讲。实验不会再有第二次了。平庸 2、登门关于这一点,槛现我们一会儿再说,人性咱们先说第一次电击实验之后的实验延伸。 3、平庸米尔格拉姆刚开始做实验时,登门肯定是槛现没想到会有这种结果的,他也压根没想到他的实验会产生如此剧烈的反响,因为实验结果实在是太震惊了,所以他试图要找出服从实验的“影响因素”。首先,他觉得受试者如此盲目的服从,是不是因为实验地点是耶鲁大学的关系呢。你想啊,命令你电击的可是耶鲁大学的学者,就算学生被电了无数次后都没反应了,退一万步,即便真的出了点什么事儿,也是发生在耶鲁大学的实验室里,那你说耶鲁的“名头和地点”,会不会成为影响受试者盲目服从的因素呢。于是米尔格拉姆把实验地点搬到了一个小城市里的一栋破旧的商业大楼里,这下名校的光环就彻底消失了。 4、拒绝电击的人,只比耶鲁的时候增加了一点点,仍有“半数以上”的人服从了命令,电到了450。于是米尔格拉姆继续锁定影响因素,接下来他想知道的是:“主试、教师、学生”他们三个人在物理或心理上的“距离”对结果的影响。所以在这次实验中,主试没有当着教师的面下指令,而是通过电话,发现结果好了很多——只有16%的教师持续实施了电击,有些还偷偷降低了电击强度。 5、而在另一次实验中,学生、主试、教师,都被放在了同一个房间内,学生与教师的距离大概只有50公分,几乎就是面对面。在我们昨天说的第一次实验里,教师只能通过“听觉”感受到学生的痛苦,而这次,加上了“视觉”。也就是说,教师要亲眼看着学生被电。 1、相比第一次实验的65%的服从率,这次只有40%的人继续实施了电击,但拒绝电击的人数,仍然低于预期。接下来米尔格拉姆做了“团队压力测试”,这次的教师人数增加到了三名,不过真正的受试者还是只有一人,另外两个教师其实是同伙儿。主试让三名教师一起实施电击,当另外两名演员服从了主试的命令时,那个受试者也倾向于做出同样的反应,也就是“服从+从众”,结果服从率上升到了72%。7成啊, 2、然而好消息是,当另外两名演员拒绝服从时,真正的受试者也表现出了更多的勇气,电击实行到最高强度的人,只有10%。然而,还有一个“有趣”的地方:。 3、当教师旁边站着一个毫不阻止自己电击行为的“盟友”时,请注意,这个盟友不是一起参与电击的教师,可以说是一个观众或旁观者吧。这时候,选择继续服从的人数,居然从65%,上升到了93%。 4、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去理解这种情况呢当然,这个观众也是个演员,想想二战期间纳粹分子进行大规模屠杀时,那些袖手旁观的普通德国民众吧。你说是纳粹的屠杀,导致了民众的无动于衷。还是民众的无动于衷,加剧了纳粹的屠杀呢。至少我们从实验中得到的结果是:它们相辅相成的。 5、当然,还有一个降低服从率的情况,那就是当学生是教师的亲人或朋友时,施加到450的人只有15%。但是这个结果仍然还是低于预期。人性实验4:平庸之恶与登门槛现象
人性实验4:平庸之恶与登门槛现象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