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出家的实在难,能成大器的更不易
我们跟佛学,真出现在都是实难出了家。但出家有四种:一、大器的更身出家心不出家,不易身参法侣,真出心犹顾恋;二、实难身在家心出家,大器的更虽受用妻子,不易而不生耽染;三、真出身心俱出家,实难于诸欲境,大器的更心无顾恋;四、不易身心俱不出家,真出受用妻子,实难心生耽染。大器的更我们自己检查一下看,这四料简中是那一类呢? 我惭愧,身虽出家,几十年骗佛饭吃。表面出了家,内心未入道。未证实相理体,未能四大皆空,未能如如不动,这就是心未出家。我就是这样苦恼,还有和我一样的,可见身心俱出家就为难了。古来身在家、心出家的大居士,如印度的维摩诘、月上女、末利夫人、韦提希夫人,中国的庞蕴、宋仁宗、张襄阳,都是深通佛法,居尘不染尘。身心俱出家的大祖师多了,都是佛门模范,为后人钦式。弘法利生,作大佛事,功德无量。清朝顺治皇帝,六岁登基,二十四岁出家,这是身心俱出家的。其身心俱不出家的就不要说了。 真出家的实在难,能成大器的更不易。扣冰古佛说:「古圣修行,须凭苦节。」黄檗老人说:「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故出家人能做到底也不容易。 了生脱死,门路很多,《楞严经》有二十五圆通,就有二十五法门。门路虽多,总不出宗、教、律、净。宗是禅宗,教是讲经,律是持戒,净是念佛,这四法最当机。禅宗虽是直下明心见性,动静一如,头头是道,就禅来说,差别也多,还有邪正大小,种种不一。讲经也一样,要到大开圆解,一念三千,性相融通,事理无碍。念佛亦要念到一心不乱,当下亲证唯心净土、自性弥陀,入萨婆若海。 一切法门,都离不了持戒。《楞严经》说:摄心为戒,如不断淫,必落魔道;如不断杀,必落神道;如不断偷,必落邪道;若不断其大妄语者,因地不真,果招纡曲。我今先说入三摩地,修学妙门,求菩萨道,要先持此四种律仪。皎如冰霜,自不生一切枝叶,心三口四,生必无因。 佛门旧制,比丘出家,五夏以前,专精戒律。五夏以后,方许听教参禅。何以如此呢?因为修行以戒为体,戒是出生死的护身符。没有戒,在生死苦海中就会沉沦汩没。佛曾以戒喻渡海浮囊,不能有丝毫破损。浮囊稍破,必定沉溺。所以宗教净三家,及一切法门,都以戒为先。但戒定慧三法不能偏废,要三法圆融,才得无碍。持戒若不明开遮,不通大小乘,不识因时制宜、种种妙用,死死守戒,固执不精,成为错路修行。三学圆明,才得上上戒品。 种种法门,皆不出一心,所以一法通则万法通,头头物物尽圆融,一法不通则一切不通,头头物物黑洞洞。一心不生,万法俱悉,能如是降伏其心,则参禅也好,念佛也好,讲经说法,世出世间,头头是道,随处无生,随处无念。有念有生,就不是了。修行人要先除我相,若无我相,诸妄顿亡。我执既除,更除法执。我执粗,法执细。平常讲话,开口就说「我什么、我什么」,若无我,则什么都瓦解冰消,那一法都无碍。由能无我,也就无人,习气毛病也无有了。 既为佛子正信出家,求出离法,就要努力忘我,勿为境转,勿在烦恼中过日子。佛子若不降伏其心,则一念错误,毫釐有差,天地悬隔,一失足成千古恨。如救头燃,业守律仪,如保护渡海浮囊,不容有一点破损。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智者大师: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
- 忏云老和尚:佛菩萨念念都在惦记你 但你有惦记他吗?
- 我又一次拒绝了升职加薪的机会,原因竟然是……
- 改变人生的,不是大道理,而是小习惯
- 「穷子喻」对我们的启发
- 我为什么能坚持写作300多天?
- 明海大和尚:对于刚亡故的父母亲眷我们应如何正确善后
- 有人懂得的日子就是幸福
- 有位老和尚走几步路,就把《华严经》念完了
- 我终于找到了克服拖延症的方法!
- 持楞严咒必严持戒律,方得心应手
- 感恩您!伟大的 释迦牟尼世尊!(腊八节)
- 龙树菩萨:十二礼偈
- 文殊菩萨是古佛再来,出生时有十种祥瑞
- 憨山大师:有佛处。不可住。无佛处。急走过
- 感恩您!伟大的 释迦牟尼世尊!(腊八节)
- 一门深入专修,不要夹杂
- 是非终日有,不听自然无。
- 忏云老和尚:观一切都是唯心所现的幻影,没有真实性可得
- 忏云老和尚:人生的喜怒哀乐都是如梦幻泡影,心的本体没有这些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