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佛派传承

心若有迷,便要至诚念佛,即能唤起心性觉醒

【原文】

心若有迷,便要至诚念佛,即能唤起心性觉醒

古德有言:「唯有径路修行,心若性觉醒但念阿弥陀佛。有迷」梵语「阿弥陀」,便至此云「无量寿」,诚念佛者觉也,佛即乃吾人本然天真之觉性,起心尤见性之第一妙门也。心若性觉醒原夫此性,有迷先天地而不为老,便至后天地而不为终,诚念生死之所不变,佛即代谢之所不迁,起心直超万物,心若性觉醒无所终穷,有迷故称无量寿。便至此寿非属于形骸修短,岁月延促也,吾人能见此性,即名为佛。吾人苟知自心是佛,当审因何而作众生?盖众生与佛,如水与冰,心迷则佛作众生,心悟则众生是佛,如水成冰,冰融成水,换名不换体也。迷则不觉,不觉即众生,不迷则觉,觉则众生是佛。子欲求佛,但求自心。心若有迷,但须念佛,佛起即觉,觉自性光明,挺然独露,从前妄想,贪瞋癡业,当下冰销。业垢既销,则自心清净,脱然无累。此所谓「心净则佛土净」。事心之功,无外乎此;净土之资,亦不外于是。

【演莲法师译文】

古德有一句劝人念佛的话说:「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梵语「阿弥陀」,译为华言「无量寿」,佛是觉悟的意思,也就是我们本然天真的觉性。可见念佛,正是使众生明心见性的第一妙门。须知我们众生本具的心性,未有天地之前就已存在而并不为老,即使天地毁灭之后,此心性也并不随之而终;虽历经生死轮迴而此心性始终不变,尽管日月交替变换而此心性永远不迁;直超宇宙万物之外而无所终止穷尽,故称无量寿。

此寿并非属于形骸生命的长短,也无关乎岁月的延促。我等能够悟明此心性,当下即名为佛。我等果能了知自心是佛,就应当审量因何如今而作众生?其实众生与佛,就如同水与冰,只因迷了心性,以致本然天真之佛沦为众生;一旦悟明心性,则众生当体是佛。如水凝固成冰,冰融化成水,只是换名不换体罢了。

迷则不觉,不觉即众生;不迷则觉,觉则众生是佛。所以,你既立志求佛,只须向自心中求。心中若仍然有迷,便要至诚念佛,念佛即能唤起心性的觉醒,觉则自性光明皎然独露,从前所有妄想、贪瞋癡业,当下如冰雪消融。烦恼业垢既已消除,则自心清净,从此脱离生死尘劳而无所繫累。这便是所谓「心净则佛土净」。平常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之道,不外乎在于此心;念佛预办往生净土的资粮,也不外乎在于此心。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9680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