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法身香
在《六祖坛经》忏悔品中,分法身香六祖首先开示:「善知识,分法身香此事须从自性中起」。分法身香「此事」是分法身香指生死解脱大事,或是分法身香指明心见性这件大事。换句话说,分法身香要明心见性必须从净心开始。分法身香如何净心呢?当从忏悔开始。分法身香 比如,分法身香一个瓶子要装纯净的分法身香水,若瓶子不乾净,分法身香再纯净的分法身香水倒进去,都会变成污水一瓶,分法身香所以首先就要把瓶子洗乾净,分法身香再注入清水。分法身香「忏」是对过去所犯的的过失,从前所造的一切恶业,愚迷、憍狂、嫉妒等罪,完全忏除尽净,今后永不再起;「悔」是决心以后不再犯从前的错误。两者合起来就是忏悔。 因此在忏悔品中,六祖先为大家传授自性「五分法身香」,这「五分法身香」是忏悔修行的具体细则,也可以说是纲领。所谓「五分法身香」即是有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这五种功德所构成的功德智慧之身。 戒香 是指自己通过守戒而没有过失、罪恶,没有嫉妒、贪嗔的心理,没有悭贪嗔恨的念头,没有劫杀、偷盗、邪淫、妄语的意图和行动。有戒香就能得到因戒律而得到的清净功德。 定香 看到诸善恶境界,自心不乱,能把意念专注于修行的一个境象上,摆脱那种心猿意马式的散乱、昏沉、掉举、攀缘的不安状态,这就是定香。 慧香 慧香就是自心清明,没有障碍,常以智慧观照自己的真如自性,不造诸恶,虽修众善,亦不执着,真正达到一种绝对圆融无二的境界,这就叫慧香。 解脱香 解脱香,就是心不攀缘外境,不思量分别善恶,身心自在,无所罣碍。 解脱知见香 就是自心对于善恶都无所攀缘,待人谦虚和善,随顺众生,不妄自分别人我,但也不死守空寂,多方参学,听经闻法,识自本心,达诸佛理,从初发心直至圆满菩提时,真如自性毫不变易。 这里所说的「知见」,不是世间的知识,而是一种无漏的智慧,其中,解脱香偏重于从个体的解脱,而解脱知见香则偏重于利济众生。前者重在归体,后者重在妙用。佛教的修行讲究忏悔,皆因忏悔是学佛之人自净身心,明心见性必经的重要阶段,只有自己内心至诚恳切的彻底自省与改变,才能真正达到「识自本心,见自本性」的目的。 「五分法身香」有什么功德?「此香各自内薰,莫向外觅。」传授完「五分法身香」后,六祖还特别强调「五分法身香」是用来熏修自心的,千万不能离心而向外寻求,自性本自具足,这既是学佛修行的前提,又贯彻学佛的始终,直向」心觅」至证得菩提。 由此可见,这「五分法身香」的利益是从忏悔中得来的,也就是说,我们只有通过真心至诚地忏悔思想行为的种种过失、妄想、执着和罪业,就能得到「五分法身香」的清净功德。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佛教里的譬喻故事
- 生,未尝可喜;死,也未尝可悲。
- 生死由命定,平淡才是真。
- 生活需要回归简单
- 她一念阿弥陀佛,鬼就不敢靠近她
- 界诠法师讲述:我见到的真修实干的青萱老和尚!
- 界诠法师:留学斯里兰卡的僧人,他们不信大乘佛教了
- 界诠法师:人死了不是烧点纸就能解决问题
- 五乘法门的修行目标及相互关系
- 由忘我到无我,才是参禅的最高境界。
- 活着的意义,多半都是带有矛盾的
- 界诠法师:留学斯里兰卡的僧人,他们不信大乘佛教了
- 舍利弗成佛的国土有什么特点
- 界诠法师:以戒为师的底线是什么
- 界诠法师:哪一部经说超度要写上名字、生辰八字,佛才能够加持?——没有的事
- 法藏法师:才华一不小心就会害死一个修行人
- 照看你自己的心
- 界诠法师:哪一部经说超度要写上名字、生辰八字,佛才能够加持?——没有的事
- 生病真正的原因
- 盖洛普优势丨为什么做完测试觉得没什么用?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