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三法,可以期生净土
一念之道有三:曰信、如此三法曰行、可期曰愿。生净 不疑之谓信,如此三法苟有疑焉,可期心不得一矣。生净是如此三法以求生极乐,以敦信为始。可期必须遍读大乘,生净广学祖教。如此三法凡是可期发明净土之书,皆须一一参求。生净 悟极乐原是如此三法我唯心之净土,不是可期他土。了弥陀原是生净我本性之真佛,非是他佛。大要有二:悟妙有遍周遍具,以为欣净之本;悟真空圆离圆脱,以为捨秽之原。 信解既备,应当念佛修行。 行门有二:一正、二助。 正行复二:一称名,二观想。 称名如小本弥陀经七日持名,一心不乱,有事一心,理一心。若口称佛名,系心在缘,声声相续,心心不乱;设心缘外境,摄之令还。此须生决定心,断后际念,拨弃世事,放下缘心,使念心渐渐增长,从渐至久,自少至多,一日、二日、乃至七日,毕竟要成一心不乱而后已,此事一心也。苟得此已,则极乐之净因成就,垂终之正念必然,身无病苦,不受恶缠,预知时至,身心欢喜,吉祥而逝,坐脱立亡,亲见弥陀垂光接引,得生净土必矣。 理一心亦无他,但于事一心中,念念了达:能念之心,所念之佛,三际平等,十方互融,非空非有,非自非他,无去无来,不生不灭,现前一念之心,便是未来净土之际。念而无念,无念而念,无生而生,生而无生,于无可念中、炽然而念,于无生中、炽然求生,是为事一心中、明理一心也。苟于四威仪中、修之不间,往生净土必矣。 助行亦有二: 一、世间之行,如孝顺父母,行世仁慈,慈心不杀,具诸戒律,一切利益之事,若能迴向西方,无非助道之行。 二、出世之行,如六度万行,种种功德,读诵大乘,修诸忏法,亦须以迴向心而助修之,无非净土行也。更有一种微妙助行,当历缘境,处处用心。如见眷属,当作西方法眷想,以净土法门而开导之,令轻爱以一其念,永作将来无生眷属。若生恩爱时,当念净土眷属,无有情爱,何当得生净土,远离此爱。若生瞋恚时,当念净土眷属,无有触恼,何当往生净土,得离此嗔。若受苦时,当念净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若受乐时,当念净土之乐,无央无待。凡历缘境,皆以此意而推广之,则一切时处,无非净土之助行也。 愿有通、别,有广、狭,有遍、局。 通如古德所立迴向发愿文。别则各随己意。广谓四弘,上求下化。狭谓量力,决志往生局如课诵有时,随众同发。遍愿则时时发愿,处处标心,但须体合四弘,不得师心妄立。 大率所发之愿,别胜于通,通恐随人语转,别则自己标心,然随通文而生决志,虽通而别,若于别文而生滥漫、别亦成通。广胜于狭,广则发心大,克果胜,狭则悲愿浅,获果劣。又遍胜于局,局则数数间断,遍则念念圆成。 如此三法,可以期生净土,速觐弥陀。一切净土法门,举不外乎是矣。 【按】所示轻爱一念之道,在于信行愿三法,最为精当。惟正行只专持名,不必观想。世出世间一切善行,随时迴向西方,皆为助行,是即万善同归,福慧双修也。
- 最近发表
-
- 调伏对色身感受的爱取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八十七)阿难,譬如有人以两手指急塞其耳,耳根劳故,头中作声。兼耳与劳同是菩提瞪发劳相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六十一)大慧,相续灭者,相续所因灭,则相续灭;所从灭及所缘灭,则相续灭。大慧,所以者何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二十二)【讲义】佛言:彼之迷人,正在迷时,倏有悟人,指示令悟。富楼那!于意云何?
- 在世间上要做到这四个缘
- 共读楞严开示(九十九)佛告阿难:“如汝所言:身在讲堂,户牖开豁,远瞩林园。亦有众生在此堂中,不见如来,见堂外者?”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八十六)复次,阿难,云何六入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 共读楞严开示(四十四)觉有三义,作二种解释
- 念佛乃诸法之要,孝养为百行之先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二十七)缘句非缘句。因句非因句。烦恼句非烦恼句。爱句非爱句
- 随机阅读
-
- 要破执着,必须先破你的分别
- 共读楞严开示(六十七)即时如来,敷座宴安,为诸会中,宣示深奥,法筵清众,得未曾有!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一十八)云何成及论?云何师弟子?种种诸众生,斯等复云何?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三十五)【讲义】非苦、非集,非灭、非道,非智、非得。
- 修学佛法以什么为基础和根本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六十一)大慧,相续灭者,相续所因灭,则相续灭;所从灭及所缘灭,则相续灭。大慧,所以者何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一十四)【讲义】交妄发生,递相为种,以是因缘,世界相续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零六)【讲义】所之一字,上下连带二能;能之一字,上下连带二所
- 贪恋娑婆修行的功德不想往生可行吗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零六)【讲义】所之一字,上下连带二能;能之一字,上下连带二所
- 共读楞伽开示2(下)——《 楞伽经》的传奇传承苏东坡先生护持楞伽经公功不可没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一十二)【讲义】宝明生润,火光上蒸,故有水轮,含十方界。
- 三界导师,四生慈父,人天教主,三类化身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一十六)【讲义】巳二 四生感应 同业相缠,合离成化。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一十七)云何断常见?云何心得定?言说及诸智?戒种性佛子?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讲义】佛言:汝称觉明,为复性明,称名为觉?为觉不明,称为明觉?
- 佛的不思议德相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二十二)【讲义】佛言:彼之迷人,正在迷时,倏有悟人,指示令悟。富楼那!于意云何?
- 共读楞严开示(六十九)丙二发起序 此经以阿难示堕淫室为发起之端,以阿难过去空王佛所,与佛同时发心,其深本同前上首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八十三)【讲义】因于生灭,二种妄尘,集知居中;吸撮内尘,见、闻逆流,流不及地,名觉知性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