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未尝可喜;死,也未尝可悲。
1、喜死生,尝可尝未尝可喜;死,喜死也未尝可悲。尝可尝人们总是喜死问佛陀:“佛死了都到哪里去了呢。 2、尝可尝”佛陀总是喜死微笑着保持沉默。但这个问题一次又一次被提出来,尝可尝于是喜死佛陀对弟子说:“拿一支小蜡烛来,我会让你们知道佛死了到哪里去了弟子急忙拿来了蜡烛,尝可尝佛陀说:“把蜡烛点亮,喜死然后拿来靠近我,尝可尝让我看见蜡烛的光。 3、”弟子把蜡烛拿到佛陀的面前,还用手遮掩着,生怕火被风吹灭,但佛陀训斥弟子说:“为什么要遮掩呢。该灭的自然会灭,遮掩是没有用的。 4、就像死,同样也是不可避免的于是就吹灭了蜡烛说:“有谁知道蜡烛的光到哪里去了。它的火焰到哪里去了。 5、”弟子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谁也说不出来。佛陀说:“佛死就如蜡烛熄灭,蜡烛的光到什么地方去了,佛死了就到什么地方去了,和火焰熄灭一样道理,佛死了,他也消灭了。他是整体的一部分,他和整体共存亡在佛家看来,死去的只是人的躯壳,真正的生命则是绵延不断。佛虽然死了,但佛法不会死,人世的种种道理也不会死,精神也是不灭的。 1、好的终究有人继承,坏的终究被人抛弃。人有生老病死,然则,一切天理循环还是在那里。生,尝可尝未尝可喜;死,喜死也未尝可悲。尝可尝
生,未尝可喜;死,也未尝可悲。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末法时期,念佛以持名最为得力
- 《楞严经》第三套:经前十门?13>
- 《楞严经》第十二套:?18>说三摩中 二十五圣圆通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 《楞严经》第十六套:?40>(五十种阴魔)慧律法师主讲
- 有两种人念佛最老实
- 《楞严经》第五套:十番显见?5>
- 《楞严经》第十六套:?4>五十种阴魔
- 《大手印》浅析讲记(八十六)能熟其自相即名行道之始觉光明
- 往生极乐世界,有五因缘不退
- 《楞严经》第十三套:?15>道场加行(四种清净明诲)
- 《楞严经》第十五套:?2>十习因、六交报、七趣轮回
- 《楞严经》大纲(目次解说)19
- 如梦如幻的修学
- 《楞严经》第五套:十番显见?25>
- 《楞严经》第十六套:?18>五十种阴魔
- 《楞严经》第二套:总论(义贯绪论)?4>
- 天乘四空定之非想非非想处定
- 《楞严经》第十五套:?7>十习因、六交报、七趣轮回
- 《楞严经》第十六套:?4>五十种阴魔
- 《楞严经》第十二套:?3>说三摩中 二十五圣圆通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