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佛派传承

《楞严经》第十一套:说三摩中二十五圣圆通(前二十四圣)?10>

《楞严经》第十一套:说三摩中二十五圣圆通

1、楞严《楞严经》第十一套:说三摩中二十五圣圆通,经第前二十四圣,套说通前讲题:《大佛顶首楞严经》。摩中说三摩中二十五圣圆通,圣圆圣>前二十四圣主讲:慧律法师主讲。楞严

《楞严经》第十一套:说三摩中二十五圣圆通(前二十四圣)?10>

2、经第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套说通前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摩中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圣圆圣>

3、楞严850页,经第倒数第三行。套说通前【辰二详喻感应道交分二巳初先以二人为喻二再以母子为喻今初】经文:【譬如有人:一专为忆,摩中一人专忘,圣圆圣>如是二人】就像一个人,甲如果专忆,乙如果专忘,那么,这二个人,若逢不逢,若见非见,有碰到就跟等于没有碰到一样,看到等于没看到一样。

4、【此明单忆无益。譬如现在世间,有二人,指亲友之属,一人专心为忆,忆念此亲友,一人专忆他务。如是指上一忆一忘,由此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若逢或见,对专忆者言;不逢非见,对专忘者言。

5、】二个人的另外一个人来说。【二人,譬喻佛与众生,忆即忆念,记持不忘曰忆,系缘不舍曰念。

前二十四圣?10>

1、】用这种方法看起来最辛苦;但是,收到的效果最好,看起来好像是最基本的,只要记持不忘,只要系缘不舍,这个叫做精进。【一专为忆,喻佛念众生也;一人专忘,喻众生不念佛也。

2、佛专忆众生,有二种意:一、佛具大悲愿故,观见一切众生,与我本来同体,我今已成正觉,已得涅槃,众生尚在轮回,不了生死,故运大悲愿。二、佛具平等心故,佛在因地,】因地就是在发愿的时候,发愿的时候,开始实践他的诺言,开始修行,这个叫做因地。这个因地有分理跟事,理就是说:了解自己就是佛,所以,发这个佛的心;可是,事相上还不是佛,事相上就必需一步一脚印来修持。所以,理因跟事因不一样。

3、佛在因地,【为菩萨时,尚念念不舍众生,况今成佛,视大地众生,皆如一子,】诸位如果有这样的大悲心,你就可以原谅那一些愚痴、所有的众生。你一定要学一个健康的心态,什么叫做健康的心态。你来活到这个世间,你一定会看到一些你很不喜欢看的众生,他那个行为举止,好吃懒做,或者是到处说是说非,或者那一只嘴巴完全失控,你一定会看到一些众生的身口意的举止很不如法,或者是很不合,跟佛的法不相应;但是,你必需要调整你的心态,在这个世间,他叫做正常,一定要调整你的心态。

4、你没有能力去改变世间所有的众生,活在你的心目中的标准,你要活得快乐,必需用更宽广的心态,来面对千差万别的众生,这样你才有办法走完下半辈子,否则你会活不下来。你一直想去改变他……一直想去改变他,你有多大的能耐想去改变一个人。

5、一个人那种固执,我执、我见,那一种分别心,卡在一个观念里面,谁都没办法。在这个世间,如果自己不改变自已,佛现在你的前面都没有用,记住师父这一句话。视大地众生,皆如一子,要有怜愍心。【故以平等心。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9680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