忏云老和尚:佛菩萨念念都在惦记你 但你有惦记他吗?
1、老和忏云老和尚:佛菩萨念念都在惦记你但你有惦记他吗。尚佛下方卡片关注「正法清流」公众号加★星标★。菩萨讲几句用功的念念话。 2、都惦佛在楞严会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这么说;过去佛这么说、记但记现在佛这么说、有惦未来佛也这么说。老和说:十方如来呀,尚佛怜念众生,菩萨如母忆子;十方如来可以说是念念一切佛,可怜、都惦悯念众生,记但记就像妈妈想念自己的有惦小孩一样。妈妈虽然想,老和要是孩子离开妈妈,他走在外方,找不到孩子,把妈妈想死,也没有办法,说是“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孩子逃走他方,不见孩子,妈妈再怎么想,想断肠啊,也想不到孩子在眼前。再想到十方如来、佛的慈悲,要是“子若忆母,如母忆时”做儿子的要是忆念母亲,那么做女儿,也是一样,要是回过心,转过意,再去忆念母亲,“子若忆母。 3、”像母亲念儿子这样念,母子就念念相应,念念在眼前,生生世世,母子都生在一块儿,都是有缘的,那么,我们众生要是念佛,和佛念我们一样,那生生世世我们能生在佛前,了生脱死,不受这些生死、灾难。想起来呀,说是佛念众生,如母忆子,我们深思深思、体会体会,感觉真是佛陀慈悲,我们众生逃逝,佛念我们我当年,体会这些意思,第一、就是虚云老和尚,三步一拜,从岭南,拜到河北拜到北方冰天雪地的时候,满身已经是土,头发也是,尘土落得满满的。有人看见着老和尚这么辛苦,就问:老和尚拜山,是为的什么。 4、虚云老和尚说是:生不见母。虚云老和尚生下来,母亲就故去,那么,虚云老和尚为的报母恩来拜山。这是当代禅宗大德高僧。 5、还有一位禅宗当代高僧,来果老和尚。他老人家在家的时候,母亲有病,病的危险,来果老和尚看见母亲受那个苦,又怕母亲再病重,一气不来,母亲离开人间,来果老和尚无可奈何,心里着急,看母亲的痛苦,看母亲要别离这个人世,来果老和尚跪在佛前,要割肝给母亲,祷念之下,用刀就割了,把肚子割开,不知那儿是肝,来果老和尚就着急了,那儿是肝呢。割那儿对呢。着急了,这么一拜,求观世音菩萨加被。 1、拜下去,再跪起来割破地方挤出来一点,来果老和尚一看:喔。这就是肝喔。就割起来给母亲熬点汤,添点水,熬好了母亲吃,母亲吃了就好了。所以佛菩萨这个灵感不可思议,孝能感动天呀。 2、母亲就好了。两位高僧,都是禅宗大德,禅宗讲“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在“空”的方面说:要是割肝奉母、三步一拜、拜到五台,这是报亲恩,在“有”的这一方面,就是“上报四重恩”,不忘父母的恩,才有这种感应。 3、那么我们为的报亲恩、打佛七,为的父母的恩来念佛,十方诸佛怜念众生,又如母忆子,我们就以忆母的心,来忆佛念佛,以念佛的功德再回向给我们的父母。那时候,我就想:我们要是用功,无论是止语、禁足、打七、闭关,我们都可以说是,为的报恩才止语,为的报恩才念佛,念佛也止语、禁足。为的父母我们打七,那么打七就叫“报恩佛七”;为了父母要是闭关,“忆母的关”。我们以忆母的心忆佛,以忆佛的心,回向给父母,说是二而一,一而不二,我们念佛用功,要紧需要这样才好。 4、以至于说是给父母念佛,念到父母现身给我们看一看呀,衣帽整齐,笑容满面、欢喜,感谢儿女的孝心,超度父母往生西方,我们做贤孝的儿孙,一定要这样子来报恩。那么,这样子念佛,一定眼不观色、耳不听声、鼻不嗅香、身不感触、舌不尝味,就这么一心念,都摄眼、耳、鼻、舌、身,以至于摄意根,不打妄想,这才能彻底报父母恩、报佛的恩。那么,佛在《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最后说:都摄六根、不被六尘所染,这一念心,就是清净心,叫做“净念”;净念,但有一念不行,净念得念念念去,叫做“净念相继”“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继、又继,继续又继续,继到深入了,凝固了、不摇动了,会归一处了,得三昧、得禅定、得着一心不乱。真能报亲恩,也能报佛恩至诚恳切、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如母忆子、忆念弥陀听起。 5、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虚云老和尚:做再多功德不如做这一件事。如何快速读懂楞严经。忏云老和尚:佛菩萨念念都在惦记你 但你有惦记他吗?
忏云老和尚:佛菩萨念念都在惦记你 但你有惦记他吗?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广置义田的顾正心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三十九)【讲义】当处出生,生无来处;随处灭尽,灭无去处;不过徒有幻妄名相而已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五十七)【讲义】阿难,空性无形,因色显发:如室罗城,去河遥处,诸刹利种,及婆罗门,毗舍、首陀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零八)【义贯】阿难,汝常意中所缘善、恶、无记三性,生成法则。此法为复即心所生?为当离心别有方所?
- 五浊恶世,唯有净土一门可通入路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五十二)【讲义】阿难,水性不定,流息无恒,如室罗城,迦毗罗仙、斫迦罗仙、及钵头摩、诃萨多等,诸大幻师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三十四)【义贯】阿难,如彼众生同分妄见,例彼妄见别业一人:一病目人同彼一国,彼见圆影眚妄所生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二十七)【义贯】阿难,一切众生轮回世间,由二颠倒,分别见妄,当处发生,当业轮转。云何二见?
-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菩萨一生补处愿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二十三)【讲义】若因触生,必无汝身,谁有非身,知合离者?
- 随机阅读
-
- 住持佛教其责在僧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二十二)【讲义】阿难,又汝所明,身触为缘,生于身识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三十四)【义贯】阿难,如彼众生同分妄见,例彼妄见别业一人:一病目人同彼一国,彼见圆影眚妄所生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五十八)【讲义】[午二就喻详辨] 阿难!如是虚空,非彼方来,非此方入
- 念佛乃诸法之要,孝养为百行之先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九十四)【讲义】复次,阿难!云何十二处,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七十七)【讲义】是故当知:耳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七十四)【讲义】是,阿难!当知是见,非明暗来,非于根出,不于空生
- 莲宗十二祖彻悟大师画传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二十八)【义贯】复次,阿难,云何十八界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 共读楞严开示(九十二)佛告阿难:“汝我同气,情均天伦;当初发心,于我法中见何胜相,顿舍世间深重恩爱?”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一十三)一病目人,同彼一国,彼见圆影,眚妄所生。此众同分,所见不祥,同见业中,瘴恶所起
- 临终神识失控,如何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二十七)【义贯】阿难,一切众生轮回世间,由二颠倒,分别见妄,当处发生,当业轮转。云何二见?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零二)阿难稽首而白佛言:“我闻如来如是法音,悟知我心实居身外。所以者何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三十一)【义贯】若生于声,识因声有,则不关闻。无闻则亡声相所在。识从声生;许声因闻而有声相;闻应闻识!
- 十次闭关念佛的体验:吃得下苦才体会念佛的甜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二十七)【义贯】阿难,一切众生轮回世间,由二颠倒,分别见妄,当处发生,当业轮转。云何二见?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八十七)【讲义】《正脉》交光法师云:经家于佛说之后,偈赞之前,特详叙此者,正以示奢摩他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三十七)【义贯】佛言:汝今又言觉非和合。吾复问汝:此妙见精非和合者,为非明和?为非暗和?为非通和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