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佛学基础

明海大和尚:对于刚亡故的父母亲眷我们应如何正确善后

明海大和尚:对于刚亡故的明海母亲父母亲眷我们应如何正确善后

1、明海大和尚:对于刚亡故的大和的父父母亲眷我们应如何正确善后。下方卡片关注「正法清流」公众号加★星标★。尚对善后那么人死后,于刚应何通常我们最好保证十二个小时之内不要动他的亡故身体。

明海大和尚:对于刚亡故的父母亲眷我们应如何正确善后

2、眷们因为虽然生理的正确死亡时间并不长,但是明海母亲在佛学的观察中,心理、大和的父神识的尚对善后死亡过程其实是很长的。所以当死亡没有完全完成时我们就动他的于刚应何身体,有时候会对这个临死的亡故人造成干扰,让他生起嗔恨心。眷们我们在临死的正确时候,眼、明海母亲耳、鼻、舌、身、意六根是逐渐瓦解的,其中耳根是最后一个,往往延续的时间最长。

3、所以为什么我们要通过说话来跟临死的人交流呢,因为即使他咽气了,你讲话他也听得到。正在死的人在四大分解的过程中,他自己的感受上有各种境界,这种境界活着的人是不能分享的。所以活着的人跟正在死的人,关于他死亡这件事,他们的信息是不对称的。正在完成死亡过程的人,他希望别人别动他。

4、那么活着的人不懂,觉得人已经咽气了,就在那里折腾摆弄,你们都知道的,乡下有的习俗大错帮倒忙。这就是轮回的可怕。这种习俗有时候就代表了我们的那种愚昧。有一些习俗里面有智慧,但是多数的习俗没有根据,是一种愚昧,因为它不是来自于佛法的,所以这是我们要特别小心的。

5、因此,最好家里的人要懂这个道理,不要随便动他,等他完成死亡的过程,这样他的死就是非常有质量的。在他咽气以后,一定要坚持念佛、念经,有人助念最好。我们佛教徒,我们居士们有太多的案例了,家里的人去世以后,因为念佛,然后最终它会表现在这个遗体的状态、神态上。

明海大和尚:对于刚亡故的父母亲眷我们应如何正确善后

1、这是一种什么道理呀。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这个人虽然死了,他的身体不再属于他,但是他的精神状态在很长的时间内,仍然跟这个身体有间接的联系。他精神状态的愉悦、欢喜和满足会反射到这个曾经的工具、载体上,就是这个肉身上面。

2、这是有关临终关怀的一些问题。我们来看《利益存亡品》告诉我们怎么来做临终关怀。“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我观是阎浮众生”我们犯错误太多啦。“脱获善利。

3、”我们做好事很容易退心。“若遇恶缘。”人做坏事啊,顺水行舟“是等辈人,如履泥涂,负于重石若得遇知识替与减负,或全与负,是知识有大力故,复相扶助,劝令牢脚”,这里的比喻很形象,就像一个人背着一块重石头在泥坑里走,步履越走越重,脚陷得越来越深,如果遇到善知识,给他减轻负担,或者完全把他身上的负担卸下来,那么这个善知识有大力量,这个善知识就是地藏菩萨。而且还扶助他,告诉他要站稳啦,“若达平地,须省恶路”,再不要走错路啦,“无再经历”。

4、“世尊,习恶众生”这句话有根据,因为释迦牟尼佛讲,人道的众生六根是最利的,六根通利,就是它造业的效能最高,这就是这句话的注解。我们要做恶,“从纤毫间,便无至量”,做善也是一样。“是诸众生有如此习,临命终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父母眷属,宜为设福”,在这个时候还可以给他修福,然后呢,“以资前路”。

5、所以这样大家知道什么是孝吗。我们对父母的孝,在他活着的时候,不仅要解决他的生计问题,让他的心能满足,而且还要让他有精神的皈依处,让他有信仰,让他面临死的时候有方向,有指路灯,心有所系,这就是这里讲的“以资前路”,而且为他、引导他修很多福报。所以我曾经有一个比喻,所有的父母就好比坐在一辆车上,这辆车要开到哪里去呢。开到北京首都机场。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9680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