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第三套:经前十门?9>
1、楞严《楞严经》第三套:经前十门讲题:《大佛顶首楞严经》。经第主讲:慧律法师主讲。套经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前门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楞严 2、经第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套经23页,前门倒数第二行,楞严【甲三藏乘摄属】“藏”顿点,经第“乘”顿点,套经藏、前门乘、楞严摄属,经第这个《楞严经》,套经三藏经、律、论,是属于哪一藏呢。它是属于经藏。 3、当然,里面也有谈到一些律学,像四种清净明诲;还有密咒。既然是经藏,为什么把它列为密教部呢。因为突显五会楞严神咒的不可思议的如来密因。所以,楞严咒的功德利益,这也是大佛顶。 4、从显称为经;从五会楞严神咒,变成密教部,所以,你查《大藏经》,《楞严经》要查密教部才能查得到,正因为突显五会楞严神咒的伟大,力大、用大。因此,我们要了解,如果只论三藏——经、律、论,《楞严经》就是属于经藏。那么,为什么隶属于密教部。正突显五会楞严神咒的重要性。 5、这个“乘”,当然是指大乘和小乘,《楞严经》是属于大乘。摄属就是摄属于,《楞严经》摄属于经藏;《楞严经》摄属于大乘教。底下,【已知此经有大因缘藏有三藏,即戒、定、慧三学之藏:经诠定学;】经的部分是讲如何修定。【律诠戒学;】叫你如何持清净戒。 1、【论诠慧学。】也就是如何来开智慧。这论,譬如说《大智度论》、《摄大乘论》、《起信论》等等,《百法明门论》这个统统叫做论,《中论》、《百论》、《十二门论》,这个统统叫做论。【古德云:“三藏从正不从兼,】这个“正”要加一个:说。 2、譬如说:《楞严经》正说什么。正说首楞严大定,就是奢摩他、三摩、禅那。 3、那么,兼说,也兼说了戒学;也兼说了密咒也就是正说首楞严大定,兼说戒学,也兼说密咒。【从多分不从少分。”】多分就是:整部经大部分在讲什么。所以,取那个大部分的,而不取那个小部分的。 4、譬如说:讲到杀、盗、淫、妄,那就讲一个篇幅,虽然这是属于律的,但是,在《楞严经》所占的这个分量少,所以,是从多分不从少分。意思是:经、律、论的判断,不能说从少分,经中虽然带有律;但是,经比较多,因此归属于经藏。【斯经阿难请定,如来答定,正诠定学,虽有少分戒、慧,但是所兼,】只是所兼的,“兼”就是兼说。 5、【而为助定之戒慧而已。经中四重律仪,】这个念四重ò,杀、盗、淫、妄。【摄心为戒,由戒生定,三种渐次,首申戒品,】意思就是说:你要修行首楞严大定,首先要持戒清净。《楞严经》第三套:经前十门?9>
《楞严经》第三套:经前十门?9>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只要往生极乐世界,再回来就很自在了
- 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散了
- 忏云老和尚:中年之后这种事情一违犯,好身体马上就死或引出别的病,就是青年也扛不了
- 拼命赚钱不一定会幸福,但拼命取悦自己一定很幸福!
- 天乘四空定之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
- 宝峰智瑄禅师悟道因缘
- 我为什么能坚持写作300多天?
- 持当下一念,认真地劳作、平实地活着
- 所有的身心世界都是无常变化的
- 月到禅心五蕴空
- 我们要在安静中,不慌不忙的坚强!
- 有人发愿要到北俱卢洲去成佛,为什么呢?
- 修学佛法以什么为基础和根本
- 宝峰智瑄禅师悟道因缘
- 打坐,连半小时都坐不住?三招让你坐到两小时
- 成年人的世界,是无需说教的。
- 助念时需要给亡者和冤亲债主立牌位吗
- 忏云老和尚:人生的喜怒哀乐都是如梦幻泡影,心的本体没有这些
- 智敏老和尚 ∶ 我家里风水不好怎么办?
- 念佛必须要掌握这个窍诀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