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乘四空定之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
第二个,天乘识无边处定。空定 二、无边无识无边处定,处定谓行者厌「虚空」之无边,有处缘多则散,天乘能破于定,空定即捨「虚空」,无边无转心缘「识」。处定此定成已,有处心定不动,天乘清净寂静,空定名「识无边处定」。无边无 前面的处定空无边处定,它的有处修行特点叫作厌色依空,他讨厌色身,特别赞美虚空无边无际的相状,他厌色依空,依止空。这个地方是厌空依识。这个时候他虚空不要了。我们看看。 他说,他讨厌虚空的相状。为什么讨厌它呢?因为「缘多则散」。这虚空太广大,范围太广,虽然会让我色身的障碍消除了一点,但是让我内心散乱,因为虚空太广了,会破除我寂静的禅定。那怎么办呢?他把虚空的相状给消灭掉了。 他接下来干什么呢?迴光返照。他去观察:我为什么能够缘虚空呢?我一定有一个明了的心,我缘这个明了的心不是更好吗?我缘明了的心,我也可以脱离色身的干扰。所以他就缘内心那一念明了寂静的心识,就是识无边处定。这个时候把虚空的相状捨掉了,转而依止那个明了寂静的心识,因为心也无相。同样是无相,你向外攀缘是广大的虚空;向内攀缘,是内心这种无相的寂静的心。 内心的心比较好缘,所以他就怎么样呢?「此定成已,心定不动,清净寂静,名识无边处定」。所以,这个人更高明了,他捨掉外在的虚空,安立在内心的寂静的心不动,这个叫识无边处定,厌空依识。 看第三。 三、无所有处定,谓行者复厌「识心」之无边,缘多则散,能破于定,故捨于「识」,转心缘「无所有法」;此定成已,空色双亡,识心都灭,十方寂然,迥无攸往,名「无所有处定」。 前面是厌空依识,这个地方他空识俱灭。这个行者认为:明了寂静的心也不可以依靠,因为你经常依靠明了寂静的心,缘多则散,破坏我的禅定。所以他把那个明了寂静的心那个相状也放弃了。那么他的心放弃,他住在哪里呢?住在无所有,他自己捏造一个无所有的相状。他说虚空也靠不住,我一念明了的心的相状也靠不住,这两个都干扰我的寂静。 怎么办呢?他自己捏造一个无所有的相状出来,然后心就住在这个无所有的相状。这个时候「空色双亡,识心都灭」,内心寂静的力量更强,而且「迥无攸往」,空空蕩蕩的,「名无所有处定」。这个人外不依空,内不依心,住在一个无所有的相状,这个叫作无所有处定。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地藏菩萨最初是怎么发心的
- 广化律师:发心持戒,戒体便能发挥防非止恶的功能
- 当曾经不自信的闺蜜做了优势咨询,她竟然…
- 学佛的根本,就在于修心
- 修行人要把人我是非捨掉
- 往前走,自会慢慢靠近。
- 弘一法师说:咸有咸的滋味,淡有淡的味道。
- 心灵的缺失是令人心痛的。
- 天乘四空定之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
- 密参老和尚:你看古人哪一个祖师不是从禅堂出来的?
- 宏圆法师:十法界十如是
- 弟子问虚云老和尚:修行为何如此艰难?他的回答让人醍醐灌顶
- 念佛是除业障最好的方法
- 孩子,手机只是一个工具,它承载不了你 的未来。
- 彻底无所得。心不入局。
- 很多时候,旅行只是一个名义上的借口
- 极乐世界可以活着去吗
- 很多时候,旅行只是一个名义上的借口
- 德林老和尚:不念生老病死苦,你那个菩提心是发不起来的,即使发起来也不真实,不坚固
- 广化律师:佛说我与一切众生互为父母,遇到这事后我才真正相信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