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佛派传承

《楞严经》第五套:十番显见?4>

《楞严经》第五套:十番显见?4>

1、楞严《楞严经》第五套:十番显见讲题:《大佛顶首楞严经》。经第主讲:慧律法师主讲。套番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楞严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经第

《楞严经》第五套:十番显见?4>

2、套番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楞严【论云:境界为缘长六粗,经第长即生义】,套番就是楞严开始出生,产生种种的经第……。

3、套番[前四粗,楞严即是经第七转识],前四粗,套番看《表解》下表,恢复一下记忆:真如跟无明就叫做业相,真如一念不觉这个业相:能见就是转相,转相就是见分;世界、虚空、众生,现相就是相分。这个是微细的业相、微细的转相见分,微细的现相的相分,这个三种微细要八地菩萨才有办法觉察,也就是快成佛的人,才能够觉察这三细;而菩萨以及二乘人,浅的功夫菩萨以及二乘人,只能看表二:二、依真起妄。境界:心境对立,而生劳相,就是生疲劳。这个智相不是智慧之相,就是分别心的意思。

4、劳久了,七识的思量。相续就是我法二执从来没有停止过,微细的执着、粗的执著,从来没有停止过。发尘就是六识着境执取相。

5、妄生计谋就是计名字相。前面这智相、相续相、执取相、计名字相,牢不可破,就是境界为缘长六粗;最后就是由惑造业,就是起业相;依业受报就是业系苦相,这个就是六粗。

《楞严经》第五套:十番显见?4>

1、这个将来会讲到,我们先恢复一下记忆。前面四粗:智相、相续相、执着相、计名字相,就是七转识。[各有能缘功能]都是见分,八识都是见分,都有见分,都有能缘的功能,包括第八意识也有能缘的功能,只是没有那么粗,难以觉察,要不然,第八意识怎么会有见分呢。

2、见分就是能缘。第八意识就是带有少许的妄,带有少许的妄,就是见相二分了,所以,各有能缘的功能。[而六识能缘之力最胜],因为它面对境界了。

3、【所缘即一切万法,皆从识生,而为所缘之境,故曰诸缘】皆从心识而生,识就是动念,现境转换,这个就是识的功能。识者它的一个重要的定义,叫做识者能变也,你要牢牢记住这一句的定义,识就是能变叫做识,一直转换不停,叫做识者能变也能变为能、所。皆从识生,识者能变也,八识统统就是一直能变。

4、而为所缘之境。【缘所遗者,此一缘字,作二解:一、以转识能遍缘一切,而不能反缘,本生识海;如眼有见,能遍见一切,而不能反见自眼】。

5、众生其实从无始来,从来不懂得歇即是菩提,他由细的妄动,一直到攀缘这个境界的粗的躁动,可以说完全崩堤,围不住这个烦恼,禁不住对外境的一种坚持的执着。所以,他已经回不来了。【既不能缘本识,则菩提涅槃元清净体,非失似失,故曰缘所遗者】。意思就是:缘真如所遗失的东西了。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9680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