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佛学文化

佛学之宇宙论——九地

依三界施设九地,佛学欲界一地,宇宙论色界四禅分为四地,佛学无色界四空分为四地,宇宙论共为九地。佛学

佛学之宇宙论——九地

一、宇宙论五趣杂居地:同为散地故合而为一。佛学

二、宇宙论离生喜乐地:色界初禅,佛学离欲界之欲及恶不善法,宇宙论生喜乐之受。佛学

三、宇宙论定生喜乐地:即二禅天,佛学离初禅寻伺,宇宙论禅定转胜,佛学由定所生之喜乐。

四、离喜妙乐地:即三禅天。离二禅欲,又离二禅粗动有分别之喜,住静妙无分别之乐受,离喜之乐。

五、捨念清净地:即四禅天,离三禅之欲,有乐故有动转,离乐及寻伺心平等正直,心无动转而能安住名捨念清净,虽离喜乐寻伺而心不忘失,了了分明捨念清净。因离喜乐受住清净之捨受名捨念清净。

六、空无边处地:厌患身体质碍,尽灭一切色想,一心缘空,与空相应。

七、识无边处地:厌患虚空,泯除空相,转心缘内识。

八、无所有处地:觉住识仍有所依,厌患心识,依无所有寂然而住。

九、非想非非想处地:定心胜妙,无粗想非无细想。

无想定与灭尽定的区别。无想定是外道为了获得无想天的果报而修泯灭一切心想的禅定,能于定中心想不起,尚未断惑证真,此定是属色界摄。

灭受想定是灭受想之心,断见思烦恼而证圣果。入灭尽定者,则息诸想念断除贪爱之心,求出世功德;入无想定,则妄计伏心想以为解脱,求世间乐果。

灭尽定是无漏业,不感三界生死果报;无想定是有漏业,感色界内无想天果报。灭尽定,既灭第六识兼灭第七识染分,无想定但灭第六识分别之见,不能灭第七识执我染分,并未断诸邪见。故有此世间与出世间、感果不感果等胜劣不同。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9680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