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利益临终父母,莫为虚荣而卖孝
如此委曲宛转开导安慰,真心病人自可生正信心。利益临终此系为病人所开导者。父母 至于自己所应尽孝致诚者,虚荣孝亦惟在此,而卖切不可随顺俗情,真心求神问医。利益临终大命将尽,父母鬼神医药,虚荣孝岂能令其不死乎?既役情于此种无益之事,而卖则于念佛一事,真心便分其诚恳,利益临终而莫由感通矣。父母 许多人于父母临终,虚荣孝不惜资财,而卖请许多医生来看,此名卖孝,欲世人称我于父母为能尽孝,不知其天地鬼神,实鑒其心。故凡于父母丧葬等事,过于张罗者,不有天灾,必有人祸。为人子者,宜注重于亲之神识得所;彼世俗所称颂,固不值明眼人一哂,况极意邀求,以实罹不孝之大咎乎。 ——《临终三大要》 这些开导你围绕这几个方面去说,就要委曲宛转地开导安慰。为什么要委曲宛转?这就是契合他的心思、他的想法、他的接受程度去开导安慰。那这样,病人自然地就会生起对净土的信心。因为你是很恳切地说,而且你跟这个病人很有缘分,他相信你是不害他的,相信你能够帮助他的,于是他由于对你的相信,对你说的话相信,又加上你所传达的是佛言祖语,是阿弥陀佛的不可思议的愿力,这种语言的力量,开导的穿透力,能够到达他心灵的深处,唤醒他的自性、他的佛性、他的智慧。 这种唤醒就让他觉悟到这个世间确实是梦幻泡影,这个业报身确实是要厌捨,极乐世界确实存在,我一定要去。他就对你所开导的这些内容生起了信心——这很重要,让他生起这样的信心,这叫信解。这个信心是有内容的,这就是他的能感之机,就好像天上一轮月亮就在那里,阿弥陀佛的愿力就在那里,地下必须要有水,没有水,这个月亮显现不出来。所以,你给病人的开导就是开池待月或者开池映月,给他开一个水池出来。有水,月亮就在那里了,没有水代表他没有信愿。 这些都是为病人所开导的几方面的内容。那至于站在自己角度,你作为为人子要对父母尽孝道,作为朋友要对朋友尽到友道,也都是在这个地方体现出来。千万不可随顺世俗的那种情感。世俗的情感它一定:哎呀,父母生病了,一定要求神问医。求神仙保佑,各路神仙快来呀,然后什么医生都请到。这在世间人看来,好像是个孝子,很好,大家都赞歎他。但是,他不知道父母生命终结的时候——这些鬼神医药能够让父母不死吗?做不到的事情。那做不到的事情,被这个情感所驱使,去到处求医问药,占卦问神、求神,去做这些对父母没有利益的事情。 当你的念头都是在求神问医的时候,那对于念佛往生净土的这桩大事,你就搁在一边了,对阿弥陀佛大医王,这个信心就打了很大的折扣了。念佛我们一般祈祷:命数已到,蒙阿弥陀佛的慈悲接引,往生净土;命数未到,蒙阿弥陀佛的愿力加被,身心康乐。以求往生的心一心念佛,有很多例子表明,就把病念好了。但是,不能以求健康的心去念佛,求健康的心就还是贪生怕死的心,跟这个佛号感应不上。一定要以求往生的心来念佛!所以,作为家亲眷属,你自己不让病人去做这件事情。求神问医,对念佛这事情就没有诚恳的心了,诚恳就打折扣。一打折扣,也说明你纯净的、纯一的、不间断的信心打折扣了。那为什么打折扣?有怀疑。于是跟阿弥陀佛的这种大愿、这种光明就没有办法感通。你也就对父母没有尽到真的孝道。 还有种情况,就是许多人对父母临终的时候,不惜花很多的资财,请了很多的医生来看。这个看不好再请一个,西医不行再请中医,中医不行再请推拿的,再请巫婆,什么都来请。好像请了很多人,也花了很多钱,在世间人看来,他好像很孝顺父母。但是,他把对父母真实的利益撂在一边了,这叫「卖孝」,做表面的功夫,让别人称赞自己是一个孝子。这里面,很多卖孝的情况不是真正站在父母的立场给父母得利益,而完全站在自己的虚荣心,希望世间人称我对父母能尽到很大的孝心,称我为孝子。这都是做假招子。 那天地鬼神是看人的内心的动机的,这个作伪的心,天地鬼神是清楚的。所以,凡是对父母临终花了很多钱求医问药,以及命终之后大办丧事,过于张罗,大摆酒席,父亲或者母亲的灵柩停在那里,没有哀戚感。常常看到他的父亲、母亲的灵柩停在那,在那里打麻将,或者在那里谈笑自若的,看不到悲泣的表情。这个丧礼不是在张罗什么,你得要哀戚呀,世间法是这样。但对于净土法门来看,要给他助念,佛号不断。 那在世间法,那些卖孝的人,哎呀,父亲死了,大摆酒席,请了很多乐队,搞得非常热闹,放了很多鞭炮,实际上对父母有什么利益?请了很多酒席,杀生的罪过不仅对父母没有好处,而且加大了父母在轮迴过程当中的负担,这在《地藏菩萨本愿经》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所以这样的做假招子的人,天地鬼神看得很清楚,就会给他降下灾祸,「不有天灾,必有人祸」。到时候等天灾人祸降到自己身上的时候,又埋怨,怨天:「啊!我都是孝子,怎么给我这个灾祸啊?」你是什么孝子啊?是表面上的孝子。 所以劝告为人子者,千万要注重对父母双亲的神识——就是身体的主人翁,让它得其所哉,得到最好的归宿。这个最好的归宿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果你不能让父母得到这样的好的去处,就在世间法当中大操大办丧事,包括前面讲的过度治疗,这在世间,可能不明道理的人会称赞你「很孝,做得不错」。但是不值明眼人一笑,不齿啊。还有些人特别攀缘,特别做作,希望其他人称颂自己,做得非常过分。他就要遭遇本质上不孝的灾祸。因为他作为为人子女、后代,没有让父母得到真实的利益,还让父母去轮迴去了,还把送父母到轮迴里面作为一个资本,说自己多么有孝心。所以印祖看到这个情况非常的悲痛,也就婆心切切,直言相告。 所以,这样我们讲,「善巧开导,令生正信」是《临终三大要》的最重要的部分。要把这个道理说清楚。而这些道理,这些生命的终极关怀,它是非常超越的,属于不可思议的范围,属于难信之法。所以,开导之人自己首先要有充足的信心——自信教人信,如果自己的信心都不够那个味,那你很难开导。如果病人说:「哎呀,大德居士啊,我可能不行了。我一生造的恶业太重了,阿弥陀佛极乐世界虽然好,恐怕我往生不了。你们帮我助念,就让我死得不那么痛苦,我就感谢你们了。」如果这样表达,那你怎么办?如果你信心不足,你也觉得大概这个人五毒俱全,是很难往生。 「我们试试看吧,让你少点痛苦也好啊」,那你会顺着他的那种思路走。这时候,你一定要截断他的这种怀疑,要用非常斩钉截铁的语言告诉他:「你不要担心,阿弥陀佛就要你这样的人。就好像父母对四肢不全、各方面不行的人更关注一样。阿弥陀佛就是我们的父母,我们业障越重,阿弥陀佛对我们的关注、对我们的慈悲越切。阿弥陀佛一定要让我们去,我们不去,对不起阿弥陀佛。」你要这样去讲。我们要满阿弥陀佛的愿,佛就是要我们这样的人去。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什么是十信位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六十六)如是,大慧,转识、藏识、真相若异者,藏识非因;若不异者,转识灭,藏识亦应灭,而自真相实不灭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三十四)明句非明句、神通句非神通句。虚空句非虚空句。云句非云句。工巧伎术明处句、非工巧伎术明处句。风句非风句
- 共读楞伽开示(十三)四门名相
- 只要往生极乐世界,再回来就很自在了
- 共读楞伽开示(三十九)知人法无我,烦恼及尔焰,常清净无相,而兴大悲心
- 共读楞伽开示(四十九)缘起何所生?云何作所作? 云何俱异说?云何为增长?
- 共读楞伽开示(五十)云何无色定?及与灭正受?云何为想灭?何因从定觉?
- 十劫的善根才换来今生往生的资粮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八十)大慧,愚痴凡夫性,无性自性第一义,作二见论。
- 随机阅读
-
- 保护自命之第一良方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三十四)复次大慧,若菩萨摩诃萨,欲知自心现量,摄受及摄受者妄想境界,当离群聚、习俗、睡眠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三十九)记句非记句。一阐提句非一阐提句。女男不男句非女男不男句。味句非味句。事句非事句。身句非身句
- 净慧老和尚:在家修行的基本要求
- 如何看待人间佛教与净土法门的关系
- 共读楞伽开示(三十九)知人法无我,烦恼及尔焰,常清净无相,而兴大悲心
- 共读楞伽开示(二十五)修行要回归当下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零二)大慧,是故欲得如来随入身者,当远离阴界入心因缘所作方便,生住灭妄想虚伪,唯心直进,观察无始虚伪过
- 如何通过身口意三业修净土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一十五)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譬如巨海浪,斯由猛风起,洪波鼓冥壑,无有断绝时
- 共读楞伽开示(四十三)世间解之士,闻彼所说偈,观察一切众,告诸佛子言:汝等诸佛子,今皆恣所问,我当为汝说,自觉之境界
- 凡事发生必有利于我
- 整个身心世界就是一念心所变现出来的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四十三)【诠论】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诸识有几种生住灭?”
- 初果须陀洹与菩萨道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一十)众生种种欲?种种诸饮食?云何男女林?金刚坚固山?云何如幻梦,野鹿渴爱譬?云何山天仙,揵闼婆庄严?
- 保护自命之第一良方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五十四)大慧,现识及分别事识,此二坏不坏,相展转因。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四十五)【诠论】佛告大慧:“诸识有二种生住灭,非思量所知。诸识有二种生,谓流注生及相生;有二种住
- 分享1个快速走出焦虑的方法!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