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三十九)【义贯】若因法生,世间诸法不离五尘,汝观色法及诸声法、香法、味法、及与触法,相状分明,以对五根
1、共读贯若根共读楞严开示,楞严离尘三百三十九,开示【义贯】若因法生,百义世间诸法不离五尘,因法汝观色法及诸声法、生世色法声法香法、间诸及诸及触味法、法不法相及与触法楞严经讲义是汝观圆瑛法师编写的,楞严经义贯成观法师编写的香法,这两部开示是味法由台湾省高雄文殊讲堂慧律法师主讲。今天芯记禅院与大家继续共同学习高僧开示。状分欢迎各位有学之士,明对有修之仁者,共读贯若根各位高僧大德,楞严离尘开悟见性的仁者在评论区批评指正,指引教授,开示教导芯记禅院后学之人的学习感悟,悲悯在家学人,无善知识指导难免对经典望文生义,产生种种宗教妄想。学“楞严楞伽”开示要用智慧,不能钻文字的牛角尖,不能被艰涩的文字转出烦恼来,要透过文字,见到文字背后的本来面目,见到真如佛性,见到我们人人本自具足的那个。 2、学精典,体悟比理悟要重要得多。看《楞严经》你说记不住,其实没有人能记住。抓住里边的某句话成为你的生活指导,正好对应了你生活里边,你正好又执着了一件事、两件事,那么你看经典里边的某句话,正好一下子指导了你那件事。 3、那这句话你就记住了。经文:【若因法生,世间诸法不离五尘,汝观色法及诸声法、香法、味法、及与触法,相状分明汝识决定依于法生,汝今谛观法法何状。 4、若离色空、动静、通塞、合离、生灭生、则色空诸法等生,灭、则色空诸法等灭。所因既无相状不有这一段最重要就是说:你讲法尘能够生识,那法尘离不开色空、动静、通塞、合离、生灭,这些生,你的意识心就生;这些灭,你的意识心统统没有,意识心统统是跟着这些法尘生等同生、灭等同灭;那这些根本就不存在,这些是影像。所以,所因既无,因生有识,作何形状呢。 5、注释,【汝观色法……及与触法,相状分明,以对五根】:你且看看这色、声、香、味、触五尘之法,每一法都各有其明确的相状,且于五根亦各有所对,如色对眼、声对耳、香对鼻、味对舌、触对身。【非意所摄】:但这五尘之中,却没有任何一法是直接为意根所摄受的。附及:意根所摄、所缘之法,乃是前五尘在意地落谢的[影像],一切众生的意识心,其实就是执着影像,就像摄影机摄影底片一样,你看到的只是底片。即以此影像,名之为[法尘],就像我们照相馆,摄像后的底片就等同法尘。 1、而法尘实在并无实物。【若离色空、动静、通塞、合离、生灭,越此诸相,终无所得】:色空就是眼,动静是耳,通塞是鼻,合离是身,生灭就是意。 2、【色空、动静、通塞、合离】为五尘之相,而味尘之甜淡乃涵摄在其中,省略的说法,[生灭]则为一切尘相之总相,其实就是意识此谓,你的法尘,只不过是前五尘的影像,而落在意识心里。 3、如果离去了前五尘的色空、动静等生灭之相,终无法尘之影像可得。换句话说:我们的意识执着那个刹那生、刹那灭的相,就是这个道理。 4、故法尘实无自体,乃依五尘影像之生灭而得其体。万法都是影像,那我们执着了这个东西,就完全是生灭的东西,有生一定有灭,我们加上一层执着,生的时候不希望它灭;灭掉的时候希望它生,所以,变成说痛苦不堪。最亲近的人聚在一起,不晓得这是生灭法,总有一天会分开。 5、所以,我们坚定的意识,在那种贪爱的识心是很难割舍。为什么最亲的人死的时候,我们很受不了、无法承受。因为他对生的观念牢执不可破,认为这个世间不会有灭,所以,我们一直恩爱这个眷属,那个观念卡住了,一下子死,实在是没有办法接受,往生的时候都要哭,会流泪,因为这就是坚固的意识型态,没有办法控制。当然也有的人父母亲死的时候不会哭;但是,夫妻哪一个人先死的时候就会哭。共读楞严开示
三百三十九【义贯】若因法生,世间诸法不离五尘,汝观色法及诸声法、香法、味法、及与触法,相状分明,以对五根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耶祇婆罗门受持五戒的因缘
- 梦参老和尚:你命好,一旦做恶事马上就变了
- 梦参老和尚:在家拜佛,如果你能这么去拜最好!
- 梦参老和尚:每天念一万二千声圣号,念满30天有什么好处?
- 用无贪来对治贪着
- 梦参老和尚:诵经是不是一定要明白它的意思?
- 梦参老和尚:你念地藏圣号时,周围街道都沾你光,都吉祥
- 每个人的心都有欲望
- 可以跟着念佛音频旋律唱念佛号而不计数吗
- 梦参老和尚:这是最高的密法,你随时这样体会,学什么都能入
-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尊佛
- 梦参老和尚:虚云老和尚为什么总是闭着眼
- 以敬信心造观音像感应三则
- 梦参老和尚:发愿不要念成了口头禅,怎么发愿效果才大?
- 梦参老和尚:这个妙法,不仅能改善近视,还能化解烦恼
- 梦参老和尚:念一千地藏圣号声,你要多念一百声,为什么?
- 无分别地讽诵大乘经典,既破我执也破法执
- 梦参老和尚:这是最高的密法,你随时这样体会,学什么都能入
-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尊佛
- 梦参老和尚:念一千地藏圣号声,你要多念一百声,为什么?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