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佛学文化

《楞严经》第十一套:说三摩中二十五圣圆通(前二十四圣)?13>

《楞严经》第十一套:说三摩中二十五圣圆通

1、楞严《楞严经》第十一套:说三摩中二十五圣圆通,经第前二十四圣,套说通前讲题:《大佛顶首楞严经》。摩中说三摩中二十五圣圆通,圣圆圣>前二十四圣主讲:慧律法师主讲。楞严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经第

《楞严经》第十一套:说三摩中二十五圣圆通(前二十四圣)?13>

2、套说通前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摩中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圣圆圣>

3、楞严请翻开《楞严经义贯》1104页,经第倒数第四行。套说通前【身心乃能度百千劫,摩中犹如弹指:】这一段是圣圆圣>接上一个礼拜没有讲完的,摩诃迦叶的法尘圆通章。

4、因为于灭尽定中,这个灭尽定又叫做灭受想定,或者是称为九次第定。简单讲:要了生死,心中就一定要有定,不是散乱心,散乱心只能做凡夫,学佛用散乱心、修行用散乱心,那就只能结结善缘,跟了生死没关系。因为于灭尽定中,心心所法灭尽、心就是八识心王,心所就是五十一心所,这《百法明门论》讲过了。八识心王、五十一心所法灭尽、寂止,六用不行,六识不起现行,六用不行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这些识心的作用就不起现行,心住无漏圣道,无漏就是完全没有烦恼的圣道。

5、故离于无常,以无“无常”,故,所以,时间对他来讲也是静止的;其实不是静止,根本就不存在。我们讲:无尽的时间、无尽的空间,那是因为我们在人的这个角度,有妄心、妄识来设立的、定位出来的,时间、空间本来就是幻,幻就没有实体,所以,讲时间静止的,是方便说,没有所谓静跟动。或者更确切地说,因为超离了无常法,所以在此定中他便“超越了时间”,能化无量劫有如一刹那。这个一刹那就是我们一念。

前二十四圣?13>

1、那么,现在就晓得,譬如说无量劫,譬如说一百亿劫跟一秒钟在我们悟道的人的心来讲,它只是一个数目字而已,所以,能够化无量劫为一,一为无量劫,因为他已经超越了这个时空、超越了数量,所以,无量劫就在一刹那之念,一念就是无量劫。反之,亦可化一刹那为无量劫;例如世尊于般涅盘之前,一日一夜竟能开演一部《大般涅盘经》,所以《大般涅槃经》这一部经,就是一切众生都有佛性,就是在《大般涅槃经》里面讲的。

2、也就是这种神力,因为一日一夜,演讲了《大般涅槃经》;《大般涅槃经》很大的,篇幅很大的。即是这种神力,称为“久暂无碍门”。1105页。【头陀】:义为抖擞,指抖擞精神,精进作意,我们修行人要振奋起精神,表示精进的意思,舍离一切世间贪着,依十二法而行,故所以又称为十二头陀,那么这个头陀,我们都知道,它叫做苦行,十二种苦行,义为“头陀十二行”。

3、或者“头陀十二行”之内容为:。一、住阿兰若,离于愦闹,住阿兰若,佛有很明、清楚的规定,阿兰若就是距离市区大概三公里到四公里左右,这个叫做阿兰若。住得太远、太深山了,你没办法化缘,你吃的、住的、衣服,食、衣、住,你要靠信徒,离得太远,也很不容易度到众生那么用我们文殊讲堂来讲的话,就是养德禅寺它的这个距离就很好,南投的养德禅寺。

4、那么,再来就是我们内门乡,内门乡下来,那边也独立的,也算是阿兰若,阿兰若;我讲的是那个地点。那么花莲的佛兴寺也是阿兰若;但是,就是有一点远,距离花莲市区比较远;但是,如果是下来那个村庄,那也是叫做阿兰若。

5、那我们讲堂就不叫做阿兰若了,这讲堂叫做城市弘法利生、方便的地方。在座诸位。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9680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