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贤处事,惟宽惟厚
弘一律师他老人家在晚年曾经讲过一篇《改过实验谈》,惟宽惟厚提到「改过十事」。圣贤处事其中第三事是圣贤处事「宽厚」,说全了就是惟宽惟厚:「宽厚:造物所忌,曰刻曰巧。圣贤处事圣贤处事,圣贤处事惟宽惟厚。惟宽惟厚古训甚多,圣贤处事今不详录。圣贤处事」 要明白为什么「圣贤处事,惟宽惟厚惟宽惟厚」,圣贤处事就先得明白「宽厚」之义。圣贤处事宽,惟宽惟厚宽容、圣贤处事宽宏;厚,圣贤处事仁厚。宽厚是指接人待物宽宏大量,仁义厚道。怎么理解呢? 古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之说。这是告诉我们:每个人都要像天体运行那样不停地运转,努力向上进取;而且,也要像大地承载万物那般博大、宽厚,要具有深厚的道德品德来承担远大的事业。这个比喻容易理解。 上古时期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叫皋陶。他生于尧帝之时,活了106岁,历经百年,呕心沥血地辅佐尧、舜、禹三世,可算是功高德厚之人,有着极丰富的人生经验。他曾经提出为人的九德,说成白话就是: 「一、宽厚而庄重;二、温和而有主见;三、讲原则而谦逊有礼;四、聪明能干而敬业;五、善于变通而有毅力;六、正直而友善;七、直率而有节制;八、刚强而务实;九、勇敢而符合道义。」 并且认为:「如果人们每天能够坚守上述九德中的三德,早晚恭敬努力地去实行,就可以做卿大夫。如果每天能恭敬地实行其中的六德,就可以成为诸侯。」 现在引述皋陶先者的第一德宽厚而庄重,是要给我们一个启示:在接人待物之时,我们应该宽宏大量、仁义厚道,但也少不得庄重。 故南怀瑾老居士说:「一般来说,宽厚的人比较随和,无可无不可,久之别人就会对他失去敬畏心。如果神态庄重,别人就不敢轻视。你只要观察现实生活中的优秀领导者,就能发现他们都具有宽厚而又庄重的特点,不怒而威,一看就像个大人物。只有宽厚而没有庄重的管理者,下属也许会喜欢他,却不会敬重他,这样就不容易确立权威。我们通常认为宽厚是一种美德,实际上,宽厚只有跟庄重合起来才是一种美德。」 现在,明白「宽厚」之义了吧?要想具有如大地般「宽厚」之德,就要戒除「造物所忌,曰刻曰巧」。 刻,刻薄、苛刻。巧,机巧伪诈。可以这样理解:如果说天地创造了万物,那么,创造万物的天地忌讳什么呢?概括起来就两个字「刻、巧」。因为刻薄伤天德,而巧诈损福德。所以,要想培养自己「宽厚而庄重」之德,就必须改正「刻薄、巧诈」伤人害己的过失。这就是弘一律师提及这一事的意义所在。 因此,正如太虚大师所说: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可见,无论在家出家,都应该改过、积德、修善。但如果你懂得发菩提心,修解脱行,自然能超越圣贤,成就最圆满的佛果。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哪十种行为是犯了盗戒
- 《大手印》浅析讲记(一百零二)了了灵知现前 妄念当下瓦解冰消
- 《大手印》浅析讲记(八十一)离相能见物的功能就是自性不要认影子
- 《大手印》浅析讲记(八十九)揭此空乐明皮壳自性之相方能赤裸呈现
- 《别行疏钞》的十种礼佛
- 《大手印》浅析讲记(一百零六)妄念起者任其起 放任不是攀缘不息的放纵
- 《大手印》浅析讲记(四十五)此性即是法身 本自无生 何有依托
- 《大手印》浅析讲记(八十九)揭此空乐明皮壳自性之相方能赤裸呈现
- 五浊恶世,唯有净土一门可通入路
- 《大手印》浅析讲记(一百一十六)认取真心最为重要 真心就在每个人面前放光
- 《大手印》浅析讲记(九十二)如河流之瑜伽时时观照 保护己灵与真心相应
- 《大手印》浅析讲记(一百三十)无住无缘任运不违越自心体恒守护三昧耶
- 因小拂逆便生瞋恚,岂非自小其量
- 《佛陀的格言》二十三、健康
- 《大手印》浅析讲记(九十二)如河流之瑜伽时时观照保护己灵与真心相应
- 《大手印》浅析讲记(三十八)见定行三要素是大手印的秘诀
- 峨眉山万年寺北宋普贤铜像
- 《楞严经》第二套:总论(义贯绪论)?12>
- 《佛陀的格言》二十六、财富
- 《楞严经》第三套:经前十门?7>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