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第十二套:?3>说三摩中 二十五圣圆通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1、楞严《楞严经》第十二套:。经第3>说三摩中二十五圣圆通《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套>通章讲题:《大佛顶首楞严经》。说摩萨耳 2、中圣说三摩中二十五圣圆通《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圆通音菩主讲:慧律法师主讲。观世根圆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楞严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经第 3、套>通章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说摩萨耳【觉所觉空,中圣与空所空灭,圆通音菩即想相为尘,观世根圆识情为垢,楞严二俱远离;寂灭现前,即法眼清明,毫无差爽矣。 4、】[若会永嘉《奢摩他文》,]永嘉大师也讲一些跟《楞严经》有关的、相关的文字。[入流即息念,]息念就是停止往外攀缘的念头这个就是开始在修行,如果你能够停息这些万马奔腾的对外的识心分别,[入流即息念,]息念就是停止往外攀缘的念头这个就是开始在修行,如果你能够停息这些万马奔腾的对外的识心分别,简单讲就是你的生活愈来愈单纯,譬如说你唱歌,去外面唱歌,或者是你去跳舞,每天都搞一些人际关系,一直搞、一直搞…。 5、念头没办法定下来。所以,单纯的生活的人,他就接近真理。首先要看开这个假相,要息念这个执着,停止对外面攀缘的念头,叫做息念,因为外境是因缘生的东西,不是实在的。【亡所即亡尘,亦应仿其文云:「流非亡所而不入,所非入流而不亡,亡所则入流而亡,入流则亡所而入。 1、」】初学的听到这个简直快昏倒,初学佛法听到这几个,怎么转都转不过来。又没读过数学,转这边不对、转那边也不对、怎么转都不会恰到好处;不过师父解释一下就很容易了。流非亡所而不入,你想要入流,「流」的底下加一个:则,原则的则,则非亡所而不入流,而不能入流。流非亡所而不入,这一句就是:想入流,则非亡所而不能入流。 2、所非入流而不亡,如果你想要亡所亡之尘相,非入流而不能亡这个尘相。第三句:亡所则入流而亡,就是你要亡所,则必需因为……。则因,底下加一个:因,则因入流,而,旁边写二个字:才能。 3、亡所则因入流,而才能亡所,整句的意思就是说:亡所则因入流,才能亡所,就是这么简单。第四句:入流则亡所而入,就是要想入流,则,底下,底下加二个字:必需,要入流则必需亡所;那个「而」字的旁边写二个字:才能。入流则亡所而入,想要入流,则必需亡所才能入。 4、然后这四个偈,我再把它从头念一遍:流非亡所而不入,所非入流而不亡,亡所则入流而亡,入流则亡所而入。第一句:想入流,则非亡所而不能入流;所亡之尘相,非入流而无法亡掉这个尘相;要亡所,则因入流才能亡所;要入流,则必需亡所才能入流。所以,一个初学佛法的就说:我不喜欢看佛经就是这样,都不知道在讲什么。笑拿点东西来吃比较直接。 5、讲得也没错;但是,如果你会了,这其实也没有什么那么困难。【此四句根尘俱泯,可齐于闻所闻尽。】齐于,「齐」就是平等,跟《楞严经》讲的;因为永嘉禅师讲的,跟《楞严经》讲的思想是一致的。可齐于能闻所闻尽,所以这一段,跟闻所闻尽是一样的意思。《楞严经》第十二套:?3>说三摩中 二十五圣圆通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楞严经》第十二套:?3>说三摩中 二十五圣圆通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一切诸法本自不有,不过自心所现
- 道为骨,佛为心,儒为表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分段贯释 秘密分第七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分段贯释 法用分第四
- 学佛人要透过这关,不需要去求
- 虚云老和尚:《坛经》中“东方人造罪求生西方”等语与净土宗有无冲突?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分段表
- 这位高僧曾苦苦寻母十载 为报佛恩落发出家修行
- 不能忽略权法的重要
- 道为骨,佛为心,儒为表
- 避免失望的最好方法,就是不要有所期望。
- 虚云老和尚:多诵读《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和《地藏经》
- 閑谈中的杂秽语业不可不慎
- 遇事只会“怕”和“逃”,人生就完蛋了
- 茅蓬语录——人生渡口2
- 达摩祖师《安心法门》:原文+译文
- 「厚德载物」如何理解
- 这样发挥个人优势,执行力瞬间提升10倍!
- 都贶居士悟道因缘
- 谛闲大师:如何念佛,最为稳当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