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佛学基础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分段贯释 法用分第四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分段贯释 法用分第四

1、般若波罗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分段贯释法用分第四。蜜多【经文】是心经故空中无色,无受、分段法用分第想、贯释行、般若波罗识,蜜多无眼耳鼻舌身意,心经无色声香味触法,分段法用分第无眼界,贯释乃至无意识界,般若波罗无无明,蜜多亦无无明尽,心经乃至无老死,分段法用分第亦无老死尽。贯释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分段贯释 法用分第四

2、以无所得故。【贯释】般若本体,由用而显,般若之妙,在能起用,而法之妙用,在乎无著,如欲无著,首在解空,以空则无著无染也,故曰空中无色等等,此言如能解空,当无所执取也。

3、此无字,乃不执取之谓。世人每误解为有无之无,根本大错,由五蕴以至智得,都属于法,倘知诸法空相,则自不执取而得自在矣。入地狱者,执取于多分之贪嗔痴,畜类执取于多分之痴,鬼道执取于多分之贪,魔道执取于多分之嗔,人道执取于半分之贪嗔痴,天道执取于少分之贪,是皆生死挂碍也,皆五蕴未空,六根未净者也。

4、又世人误解五蕴皆空,以谓止灭五蕴,断绝五蕴,落于断灭矣,不知无五蕴者,非断灭也,非废五蕴也,不执取而已,知心境本来空而已。凡夫执取五蕴,执取六尘六根,乃至六识,是十八界蕴集不散。缘觉虽无三毒,然执取于十二因缘,由无明至老死,均属于幻法,彼尚无智以空之也。

5、声闻虽亦了分段生死,但执取于四谛法,同一不究竟也。菩萨则执取六度万行,仍不离智得之法见,尚有挂碍,亦未可谓为究竟也。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分段贯释 法用分第四

1、是故法之妙用在一无字,曰勿执取而已。自凡夫以至菩萨,由五蕴以至智得。

2、何以故,诸法相本来空故,以无所得故。此分专言起用之法,在用慧照功夫,不执取而已。十二因缘四谛法等解,可参阅其他注释,总不外乎惑业苦三字之流转,至于经内之尽字,亦作无字解。

3、无无明者,勿执取于无明也,尽者,言无无无明。并执取亦不执取也,前为空心,后为空空,前空人我,后空法我,乃登佛位焉。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9680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