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诸法本自不有,不过自心所现
(示未学) 一切诸法,法本本自不有,过自不过自心所现。心所现众生迷惑,法本妄起计着,过自究其大病,心所现秪因迷己为物,法本又复于中认物为己。过自所谓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心所现六尘缘影为自心相,法本此即无始生死根本也。过自迩来稍解佛法者,心所现纵知四大非身,法本全不知缘影非心。过自不思缘影便是心所现一物,何能灵妙常知哉。然正认缘影时,缘影元非心,而妄认缘影者,元未尝不灵妙常知,离诸戏论也。 但觑破一切所知境界,无论真妄有无,皆自心相分。而能知之体,究竟了不可得。如眼决不自见其眼,亦决非无眼。心不知心,亦复如是。由眼故见一切物,由心故有一切法。一切法皆不是心,而离心无一法如微尘许可得。但恁么体达去,无有一法是心,更无一法非心,久久纯熟,便到心法一如境界,亦无能到所到。思之思之。 (示智可) 生死大事,人皆有之。惟颠沛患难中历过,倍应亲切。乃有历苦难而生死心仍未切者,虚妄我执,情计深厚,埋没本有智光故也。然本有智光,岂可埋没。日用动静,尝在我执情计中。跃跃欲露,人不肯冷眼一觑破耳。诚向虚妄我执中,努力冷觑,毕竟何物是我,何人计我。觅我于四大五蕴中,既不可得。觅一能计我者,于四大五蕴外,又不可得。能计所计不亦当体空寂也与! 唯其当体空寂,而横生计着,所以背觉合尘。若知正横计时,仍未始不当体空寂,岂不当下背尘合觉。呜呼,迷则全觉成尘,悟则全尘归觉。尘之与觉,其性不二。背无可背,合无可合。非背合而论背合,不深于教观者不知也。然非念念反观身心理性,亦决不能深入教观。或有闻无慧,执火自烧。或有慧无闻,操刀反割。真为生死者,放下眼前活计,痛除无始恶习,以心印教,而不为虚言。以教印心,而不为暗证,双超禅教两弊,为智人所可已。 (示宇泊) 宇宙无非旅泊,而泊宇内者,毕竟是甚么人。五蕴身心,邸中幻物,唤作自己不得。然离身心,又唤何物作己。谓无岂不断灭,别有与神我何异。 经云:见与见缘,并所想相,如虚空花,本无所有。此见及缘元是菩提妙净明体。透此双超断常二见,便知现前一念,离过绝非。便知宇内外一切物,泊今一念妄想心中,犹浮云之在太虚,是谓不被物转,便能转物。回视妄认四大为身,缘影为心,复生厌离,必出此三界乃归家者,何啻日劫相倍而已。偈曰: 宇宙泊在吾心,吾心本无所泊。一任乱想昏沈,本有灵明如昨。彩云端见仙人,岂被手扇遮却。不遮却,耆婆童子空摸索。咄! 《灵峰宗论》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念佛法门为何是圆顿之教
- 禅宗四祖道信大师悟道因缘精准解读及实修启示
- 禅修的意义就是要开悟
- 禅宗不是禅定,参禅是智慧的境界
- 角度不一样,看问题也不同
- 绍云老和尚:有人念佛多年病没好,便怀疑佛号不灵
- 绍云老和尚:想把佛号念好,不是个容易的事啊
- 绍云老和尚:现在信佛的人多,真正修持正道的人寥寥无几!为什么呢?
- 学佛人的五种种性
- 绍云老和尚:这是入道的起码功夫
- 能量低的人,都有这个特质!准到吓人
- 金刚经释字合集
- 透过无分别智远离五种过失
- 禅宗马祖道一禅师心法精要及其实修指导
- 绍云老和尚:你平常不做念佛功夫,临终时有病痛苦的时候,更不会念佛,平时怎么念呢?
- 简单做人,踏实做事。
- 这个功夫不要把它看简单了
- 禅宗不是禅定,参禅是智慧的境界
- 禅语说:过去事,莫思量
- 能在这十天念一遍此经,你和家人永离恶趣,现世无横祸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