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第四套:破妄识无处(七处征心)?35>
1、楞严《楞严经》第四套:破妄识无处,经第七处征心,套破讲题:《大佛顶首楞严经》。妄识无处破妄识无处,处征七处征心主讲:慧律法师主讲。心>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楞严 2、经第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套破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妄识无处第四、处征心非无所在、心>非无所不在——这也是楞严双脱的诡辩术,因明学中称为“双非”,经第其实这只是套破“双亦”的变体,其原理与技巧则与“双亦”是一样的。总之,习禅贵实修,不在言说这个要画双红线,这个就是修行人应当有的宗教道德涵养,不是一天到晚徒逞口舌,分出个输赢;分出个大小、对错;除非对方是恶知见。 3、底下说:若只是在言说中逞能,充其量只是戏论,这一句讲得实在是太好。枉费此生得遇禅法的大好机会修行是为了解脱,不是为了强辩,讲话讲得烦恼,你佛法学得再深也没有用。经文:【佛告阿难:“汝言觉知分别心性俱无在者,世间虚空,水、陆、飞行,诸所物象,名为一切,汝不着者为无。 4、无则同于龟毛、兔角。有不着者,不可名无;无相则无,非无则相”】。 5、注释:[觉知分别心性]:能觉知、分别的心性。[俱无在者]:俱无所在,意思是指不在内、外、两间等处所。[世间虚空,水、陆、飞行]:“世间”指山河大地等。 1、“虚空”,世间的虚空界。世间之山河大地并其虚空,也就是指众生的依报,也就是无情界。“水”,是指水中生存的水族类。 2、“陆”,是指陆上行走之众生。“飞行”,指于空中飞行的禽类。 3、这些便是指众生的正报,也就是有情界,亦即有情界。[诸所物象,名为一切]:“诸所”,就是这一切。 4、“物”,就是指有情物、有生物。“象”,是指无情界。 5、“一切”依唯识百法,则一切法包括世间、出世间,色、心二法,也就是有情、无情一切法。此句言,这一些所有的有情界以及无情界,有命无命的都包括在内,才能称为世间的一切法。《楞严经》第四套:破妄识无处
七处征心?35>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