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咒语的功德开显到最大的力量
当然,何把这个地方就讲到,咒语最方法是功德开的力很重要,观照力是何把很重要的。我们要想一个问题:我们每天持大悲咒,咒语最大悲咒总持观世音菩萨所有的功德开的力功德。观世音菩萨持大悲咒的何把时候,不得了,咒语最成就种种的功德开的力海印三昧、无量无边的何把波罗蜜。为什么我们在持大悲咒的咒语最时候,却觉得大悲咒进入到我们的功德开的力心中效果好像很有限。 我们这一念心也没有比观世音菩萨的何把心差,大悲咒也是咒语最那个大悲咒,问题出在哪里呢?按这段经文的功德开的力意思就是,我们没有去作一个正确的观照,没有正确地去迴光返照我们这一念心,所谓的三谛理,如实空,所谓「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没有这样的一种微密观照。 你要相信你这一念心本来就具足观世音菩萨所有的功德,要从这一念心出发去持咒。「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你整个修行都是这个观念,安住在这一念心来持咒。假借这个咒语,还是在开显我们的自性功德,「托彼依正,显我自性」「称性起修,全修在性。」 印光大师常说,「无不从此法界流」,这个「法界」就是一念心。由我们这一念心而发动的咒语,整个咒语还是在开显我们一念的心性,「无不还归此法界」。你用这个思想来持咒,你可以把这个咒的功德开显到最大的力量。就像你弹琴一样,你方法对了,它声音自然就出来了。 这个地方佛陀已经把前面的三谛理讲得快完了。佛陀一再地强调:观照力是很重要的。蕅益大师说,整个大乘佛法不离开理观跟事修。理观就像一个人的眼睛,事修就像一个人的脚。如果没有理观的引导,我们事修就会变成事倍功半。这个地方等于是强调,凡夫二乘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观,虽然有一些布施、持戒乃至于禅定、智慧的善法,还是不能成就圆满的功德。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念佛的利益超过拜忏水陆太多了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八十五)【讲义】身心荡然,得无挂碍,是诸大众,各各自知,心遍十方,见十方空,如观手中,所持叶物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六十二)【讲义】此见为复,与明暗相,并太虚空,为同一体?为非一体?或同非同?或异非异
- 共读楞严开示(十五)正说妙定始终,说三摩修法,令从耳根一门深入
- 要想离开畏惧所求皆满,应该这样去做
- 共读楞严开示(九)破妄识无处 斥妄识无体 推妄识非真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二十七)【讲义】于意云何?如是殊方,诸有为相,为因彼生?为复空有?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零八)【讲义】三细六粗
- 站在本来没有业障的角度来忏悔
- 共读楞严开示(十二)会通四科,即性常住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四十三)【讲义】汝虽多闻,如说药人,真药现前,不能分别,如来说为,真可怜愍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一十二)云何无因作?云何有因作?有因无因作?及非有无因?
- 经常这样观想,随时都诸佛菩萨护念你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八十五)【讲义】身心荡然,得无挂碍,是诸大众,各各自知,心遍十方,见十方空,如观手中,所持叶物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四十七)【讲义】午二就喻详辨 阿难!是诸狂华,非从空来,非从目出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零六)一病目人,同彼一国,彼见圆影,眚妄所生。此众同分,所见不祥,同见业中,瘴恶所起。俱是无始,见妄所生
- 「厚德载物」如何理解
- 共读楞严开示(四十六)室罗筏城,即憍萨罗国都城,因有两国同名,故以帝都见称,乃波斯匿王所都也
- 共读楞严开示(十二)会通四科,即性常住
- 共读楞严开示(五十一)若十比丘同住,皆可授具。若二十比丘同住,则一切羯磨可作,至此则擧类皆是大比丘众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