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书之类都好难,只念佛号可以吗
问:请益法师,经书经书之类都好难,都好整理好多笔记,难只念佛但是经书不能真正理解,天资不行,都好咋办?还是难只念佛放弃那些只念佛号?从哪里入手好,快? 宏海法师答:我们现在网络这么发达,经书那我们印光法师读书会不是都好一直在给大家讲,这不就是难只念佛在学习吗?《印祖文钞》里面就是从五乘教法,从世出世间,经书都是都好圆满的。 我们现在坏在一个什么上面呢?就是难只念佛一种误区吧,就老以为说,经书一定要自己从头做起了,都好这个才叫学得扎实或者怎么样。难只念佛那现成的这种最适合的教材、教案,你把它贯过来了,够自己用,这不就是最好的学习?所以这位同修这样讲呀,我曾经也接触好多,他确实非常认真,听课的时候就跟我们小时候听语文、听数学或者说听历史一样,他是这样的一种学法。那他觉得经书之类的好难,当然这里面有一个原因是我们现在的能力不足,这个经书毕竟是古文,那没有古文功底,从现世来讲,说明自己的力度不够,从宿世来讲,实际上就是过去的熏习太少,这是其一。 第二个,熏习的时候你的发心是怎样的,你是把它当作法宝来学呢?还是当作知识来储备?这就是不一样的发心。这个佛经当然也是来理解的,可是理解的内容中一定是要渗透进去信仰,还有心地的领悟,然后再加上跟现实对接,根深蒂固的认可,实际上它也是一种信仰的全面的表达。我们常讲学「佛」和学「佛学」不一样。假如果说你现在觉得对自己很不满意,我们也可以从因地入手。 你可以多去培植,比如说尊重法宝、流通法宝,然后发愿迴向。流通法宝、助印经书等等,这就是聪明智慧的一个因呀。或者你自己也读诵经典,读诵经典你就不要说觉得好难,有什么难的?字儿认得就叫读诵经典了。难的是把你的妄想要摄住,不要起分别妄想,读到《地藏经》你就知道什么方法了:「斯人有业障惑故,于大乘经不能记。」然后让你迴首向南,供净水一杯,怎么戒五辛酒肉等等,诸如此类。那《地藏经》里有方法,你也可以以绝对真诚的信心长期地行这个法,也有见效。 如果你说想放弃,直接去念佛,好不好呢?我觉得很好。从往生入手、从念佛入手。从大的方面来讲就是从愿入手,具体入手处就是从行入手。那么念得自然而然,念佛念得如果真的心开意解了,你听过《印祖文钞》里面还有这样的开示吗?因为念佛人念得念得智慧开了,神通出来了:从来没读过书,不认识字儿,可以写大篇的文章,佛学论文,给经典注释。然后他没看过的,他念头一动就从别人肚子里就偷出来了①。当然这是我说的,不叫偷,因为他的神通出现了,有他心通,人家看过的书,人家业识里面的东西,他直接拿过来就可以用。那这个挺美的嘛!你不是要好吗?这个就最好了,快也是这样的快。实际上就是说理解得对,是要以念佛为主。 注译 ①在《复永嘉某居士书四》中讲到「如澍庵无论问何书,即能一一诵得清楚,一字不错。其人素未读书,何以如此。以业尽情空,心如明镜。当无人问时,心中一字亦不可得。及至问者将自己先所阅过者见问,彼虽久而不记,其八识田中,已存纳此诸言句之影子(看佛经亦如此,古人谓一染识神,永为道种,当于此中谛信)。其人以无明锢蔽,了不知觉。而此有他心通者,即于彼心识影子中,明明朗朗见之。故能随问随诵,一无差错。即彼问者未见此书,亦能于余人见者之心识中,为彼诵之。此系以他人之心作己心用。非其心常常有如许多经书记忆不忘也。凡夫不了,将谓有许多奇特。究其实只是业消慧朗,障尽智圆耳。」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志公禅师:十四科颂
- “如是因,如是果”,这样的说法符合佛法义理吗?
- 《佛陀的格言》一、宁静
- 《大手印》浅析讲记(二十四)三要印开朱点窄
- 全佛是心,心外无有佛为心所念
- 《大手印》浅析讲记(一百二十七)融妄念为自心相熟识自己的真心相貌而应万机
- 《佛陀的格言》二十、智慧
- “狮子吼”是什么意思?
- 赵州禅师和赵州禅
- 《大手印》浅析讲记(一百一十八)妄念尽为智慧 逆缘成为助伴烦恼成为道行
- 有爱则有苦
- 《大手印》浅析讲记(九十五)内不见身心外不见世界就到了初禅
- 前世虽有修持,现世又放逸,空留下无尽的遗憾
- “狮子吼”是什么意思?
- 《大手印》浅析讲记(五十五)灵知之性知冷热痛痒不住相
- 真正跟外境接触,也就这么一念而已
- 今天起傲慢心不敬佛法僧,你伤害到了谁
- 心力和佛力的结合
- 《佛陀的格言》十二、行善
-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的生命真相(三)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