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楞伽开示4
1、共读楞伽经义贯是楞伽由成观法师编纂的,由台湾省高雄文殊讲堂慧律法师主讲。开示今天芯记禅院与大家继续共同学习高僧开示。共读 2、楞伽欢迎各位有学之士,开示有修之仁,共读各位高僧大德,楞伽开悟见性的开示仁者在评论区批评指正,指引教授,共读开示教导芯记禅院后学之人的楞伽学习感悟,悲悯在家学人,开示无善知识指导难免对经典望文生义,共读产生种种宗教妄想。楞伽楞伽经的开示结构以文体来看:。本经以文体来看,可分为偈颂及长行,偈颂就是用五个字为一句,用五个字,后面都是五个字为一个偈颂。 3、长行就是文字,不拘限于偈颂,就用长行文,偈颂部分即是一开始大慧菩萨的一百零八问,一百零八代表一百零八种烦恼,断一百零八个烦恼。大慧菩萨以偈问,接着世尊以偈回答此百八问。此百八问可说是本经的总问,世尊的偈答可以说是本经的总答,世尊的偈答即是释疑、决疑、破疑,世尊所有的回答其实都是对众生在回答。 4、慧律法师讲解:总问总答这一部分,问与答都非常简约,常只是点到为止,因此是对最上上圆顿根熟的众生,为什么要讲根熟。根器因缘具足,要不是那种根器的,那么就不能叫做上上的圆顿。为什么要加两个“上”。 5、那就是没有比这个更上。所以,《楞伽经》是对上上圆顿根熟的众生——根熟就是善根深厚、因缘具足,【所说的无上顿悟顿证之法门,所以很难领略;尤其是世尊的偈答,若不解者,很容易以为是驴头不对马嘴,】驴头不对马嘴是比喻不相契合。奇怪,大慧这样问,佛怎么这样答,好像对不上。以前弟子一问一答,一问一答,都是很工整的,现在大慧这么有次第的问,结果佛的回答超过你的想像,打乱你的次第,打乱次第就是叫你顿悟,诸法并没有次第。 1、一般人来讲,大慧这样问了一百零八问,为什么世尊是这样回答。【答非所问,】好像前后不衔接,佛陀就是要破除你那个渐次第的生灭法。【乃至误认世尊之偈答只是重复问句或顾而言他,】就是顾左右而言他,顾左右而言他就是没讲到重点,左边看一看,右边看一看,讲一讲,好像没有针对问题来回答,叫做顾左右而言他。 2、偈问偈答后是长行,是别问别答,大慧菩萨重新以长行提出问题,世尊详尽回答。慧律法师讲解:【因为大慧菩萨把他所有的问题都一口气、没间断地提出来,接着世尊又一口气全部一齐回答,故称总问总答,】都是一口气的。【别问与别答,亦即是大慧菩萨把一百零八问,】其实是一百一十一个问,方便说,差不多是这个数目。 3、一百零八不是固定的数目,只是个表法的,大约是一百零八,但其实是一百一十一。【重新以长行的方式,有条理、次第地一条一条分别再提出来。里面有顿中渐,有的时候听不太懂。在偈,总问总答,偈问偈答里面,那个是根器利的人;后来别问别答,那是顿中渐,次第地一条一条分别再提出来,【然后世尊再一条一条很详尽地回答,故称别问别答,】别问别答,旁边写三个字:顿中渐,这个渐,不是你平常认识渐教菩萨那个渐,这里所谓的渐,仍然是顿根的人、大利根的人。 4、所以称为别问别答。【也就是分别广说。 5、】广说就是详说,【这是因为大慧菩萨恐怕当场会众及末世众生不能完全领会、悟入总问总答的境界,因此再以大悲力】条条就是一条一条的别问。【因此偈颂中的总问总答可说是顿中之顿;长行中的别问别答可说是顿中有渐。】注意第一个字,统统是“顿”:顿中之顿,顿中之渐,上面那个字最重要,统统是顿根的人,都是对上根利智的人讲的。共读楞伽开示4
共读楞伽开示4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