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第七套:十八界本如来藏 妙真如性?4>
1、楞严《楞严经》第七套:十八界本如来藏妙真如性讲题:《大佛顶首楞严经》。经第十八界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套界主讲:慧律法师主讲。本藏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性> 2、楞严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经第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套界打开楞严经讲义414页第一行。本藏 3、性>[巳四舌味识界,楞严分四,经第]舌根对味尘所引发的套界舌识。[午初标举三界二双以征起三分合难破四结妄归真今初]经文又汝所明】阿难。本藏又汝所明,性>内的舌根和外的味尘来互为依缘,生于这个舌识。[午二双以征起]【此识为复因舌所生】此识到底是因为内的舌根所生的识,以舌根为立舌识之界。 4、或者是因为外尘,外面的味尘,而所生的味识,以味来立味识界。[午三分合难破,分四,][未初破因舌生二破因味生三破因空生四破和合生今初]第一个,先破因舌根而生识若因舌生,则诸世间,甘蔗、乌梅、黄连、石盐、细辛、姜、桂、都无有味】阿难。 5、如果说这个舌识,是因为舌根自己产生的,而不必借重外尘的话,那么,这个世间种种存在的味道就没有意义了,因为舌会产生识,那么,这世间所谓的甘蔗的甜、乌梅的酸、黄连的苦、石盐的咸、细辛和姜跟桂,这三种是辣味。如果没有这些味尘来配合你的舌根,那都无有味,没有外尘,所缘的这些外尘,那么你的舌根也没有办法产生舌识,所以,单根不生识。 1、意思就是说:如果单单舌根自己会产生舌识的话,那么,外面这些甜、酸、苦、咸、辣,都没有意义了,因为这些味道并不重要,你自己舌根会产生舌识嘛,就变成都无有味,都不需要有这个外尘了。汝自尝舌,现在你自己尝一尝你的舌头。到底又是什么味道。【此破识因舌生。 2、若谓舌识,单因舌根所生,不藉味尘,自能了别其味,即以舌为识之界者;则诸,助语辞,世间,甘蔗甜味,乌梅酸味,黄连苦味,石盐咸味,细辛药名,】细辛,药名,是马兜铃科,多年生的草本,它的根可以做药。[生姜、]大家都知道。 3、[肉桂]它是植物名,属于樟科,常绿的乔木,叶厚有光泽,长椭圆形,花绿黄色,有香气,可以供药用,【药品,此三种皆辣味,都成了无有味。倘无有此等味尘,来合汝舌,】这些味尘没有,那么你自己尝一尝你自己的舌根,【汝自尝其舌,到底还是为甜耶。 4、还是为苦耶【若舌性苦舌性非苦】假设说舌性是苦的,这个苦当然是包括甜、辣、咸等等的味道,如果舌性、舌根之性它是苦的,那么,谁来尝汝之舌,而知其是苦的呢。意思就是:舌根如果是苦,那么,就不可能知道是苦,就像眼睛能见色,却见不到自己的眼根。如果舌根是苦的,就没有办法尝到苦味;或者舌根是甜的,那就没办法尝到甜味;就像眼睛能看到外色,却不能看到自己的眼睛一样的道理。 5、所以,舌性是苦,就没有办法尝到那个苦味,舌不自尝,舌当然不能自尝其苦谁能够知觉其舌是苦呢。意思就是:如果舌性是苦,谁来尝汝之舌,而知道那个舌是苦的。《楞严经》第七套:十八界本如来藏 妙真如性?4>
《楞严经》第七套:十八界本如来藏 妙真如性?4>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果报有四种,有的是定,有的是不定
- 这是一件揪心的事
- 贪念过深,迟早是要还的。
- 诸佛十号具足∶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 在家也可以修行,为什么还要出家
- 达摩祖师《破相论》:原文+译文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分段贯释 法用分第四
- 赶快把楞严咒学会,背得出,这才是佛教徒所应有的行为
- 知道一切影像,都是内心变现出来的
- 见性不难,难在放下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分段表
- 虚云老和尚:《坛经》中“东方人造罪求生西方”等语与净土宗有无冲突?
- 念这个名号超胜作一切功德
- 这个“拜佛手势”,越用越有福,越用越吉祥!
- 远离消耗你的人,才能为精神减负。
- 金刚经受持法略说【中】
- 做了不少善事,为何资粮力还是很有限
- 这样的市井生活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总集
- 金刚经总说合集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