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佛派传承

金刚经受持法略说【中】

金刚经受持法略说【中】

1、金刚经受金刚经受持法略说【中】。持法《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总共六次翻译,略说而世间读诵者,金刚经受每每喜奉秦译本,持法主要是略说因为秦译本文之简洁利落过去古今文人注释,多至数十家,金刚经受大多重视消文释义而疏于述义,持法于般若宗旨渐行渐远。略说般若者,金刚经受心华妙谛,持法无实无虚,略说密密深深,金刚经受千圣不识,持法哪里是略说一家之私言可穷尽其奥妙。芯记禅院公众号发愿方便读诵受持者,择其现前资料方便,刊发王骧陆上师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六门以及《金刚经白话述义》,《金刚经受持法略说》共八部分,另外收录刊发六祖大师等的注解,台湾高雄文殊讲堂慧律法师讲义,做出一个有关《金刚经》的合集,以飨读者,方便受持读诵者。

金刚经受持法略说【中】

2、鉴于水平有限,难免有疏漏错误。希望读者海涵。

3、金刚经受持法略说【中】。【本文分上中下三部分,是芯记公众号为录制方便,非作者本意,提示行者读者注意】。《金刚经》是说各人自性中的金刚宝藏。凡未证三昧见实相者,无从测知其微妙。

4、但又如何证三昧见实相耶。《金刚经》是个引法,指引你破相见性。凡般若根器强的人,其平日涉世用心处,对人接物时,其意境活泼无所偏重。他人视为可惊奇者,伊都视若平常,不是造作,而出天然,此即是大乘根器,已不止一佛二佛处种善根矣。

5、故学道人,决不敢轻慢后学,以不是一世事业,非可测知其意境也。但既云如来真实义,非见性后不能测知。

金刚经受持法略说【中】

1、然则见性一法,又从何下手乎曰非无法也。如造大厦,岂一木一石之可成,种种缘会,总不外善根福德因缘三门。而因缘又有多门,第一,因地须正,不问修何法门,不从心地法上下手,不向自性中体会第二,一切法皆是缘助,故法不可杂,人每每见异思迁,急于有得,多求所闻,势必一无所成。又法不可偏,如参禅不可偏于死参话头一门,于教理不可不先明。

2、如《金刚经》可以引之使入,先明其义用功时以经义常与对照,及明得本来,然后经之真实义可通,微妙处斯显此受持法也。「金刚」二字是比喻,喻人的本性不动不变如金刚,能启般若妙用,于初机人不得已而为分体用,实不可分也。「金刚般若」四字,体用兼备之矣。佛说法四十九年,说般若经凡二十九年,此亦不必分也。

3、盖佛说小乘法,又何尝离了般若妙用。倘知一切法无定法,即般若矣,分彼分此,其愚实不可及。

4、佛于四威仪中,语默动静时,无一处不是说法,以无一时非大悲也。佛为小乘人则以语言告诫而咐嘱之。

5、为大乘人,则以慈光摄受而护念之。为最上乘人,则示之以机,不必定须开口而已大声隆隆,如拈花示众。此法独迦叶能闻,乃应机微笑,于是付法为第一代祖。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9680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