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陀比丘之宿缘
昔日,须陀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比丘与一千二百五十位比丘一起。须陀当时有一国王名旃陀越,比丘信奉婆罗门教,须陀并任用婆罗门们来协助治理国家。比丘 旃陀越国王有一位小夫人,须陀最受宠爱,比丘加上又怀孕,须陀国王的比丘其他夫人因此更加厌恶、嫉妒她,须陀于是比丘用金子贿赂婆罗门,令婆罗门向国王进谗言,须陀说:「此女是比丘个兇恶之人,若生下儿子,须陀将来必成为国家的祸患。」国王一听,非常忧愁,便问:「该怎么办?」婆罗门言:「只有处死母子。」国王言:「人命至重,怎可杀之?」婆罗门答道:「若不杀,将来必有亡国丧命之患,祸害甚大。」国王听信谗言,将小夫人杀了之后埋葬。 不久后,孩子在墓中出生,因小夫人上半身尚未腐败,此小儿乃得以饮其乳汁以活命。三年后,因墓冢塌陷,小儿便得以离开坟墓,白天与鸟兽一起游戏,夜晚再回到墓中。小儿长到六岁时,佛愍念其苦,即化作一沙门,前去找他,问道:「你是谁家的孩子?住在哪里?」小儿回答:「我无家可居,只能住在这墓中。我希望能跟随道人离开此处。」佛问:「你跟随我离开,今后有何打算?」小孩答道:「从今以后,不管好坏,都会跟随着道人。」 佛便将小儿带回精舍,小儿见到比丘们威仪庠序,心生欢喜,便对佛言:「我想出家作比丘。」佛即听允,便以手摩小儿头,小儿头发自落,袈裟自然着身,佛并为其取名「须陀」。出家后,须陀从佛受戒,精进用功,心不懈怠,七日便证得罗汉果。 佛对须陀言:「你从佛受戒,拔除生死根,已得生死自在,现在应前去度化旃陀越王。」须陀遵从佛的指示,顶礼佛后,即前往旃陀越王的国家,来到宫门,请求觐见国王。臣子回稟旃陀越王:「宫门外有一道人,欲求见大王。」 旃陀越王听闻后,即出来相见,并问:「我心中有一大忧愁,该如何是好?」须陀问:「国王的忧愁是什么?」旃陀越王言:「我年岁已高,但无子嗣继承治理国家,为此事甚感忧愁。」须陀听闻后,并没有立即回答,只是独自笑着。 旃陀越王见状,生气地说道:「我对道人说话,道人不仅不回答,反而还独自笑着。」便想要治罪杀害须陀。须陀知道旃陀越王的心念,便腾空飞起,住止于空中,变现不同分身,出入自在。旃陀越王见其威神变化,惊恐并后悔地说道:「我实在愚癡,不辨道人真伪,唯愿尊者能从空中下来,令我能皈依您。」 须陀即从空中而下,立在旃陀越王面前,对王说道:「王能自愿皈依我,自然是好事,但更应去皈依佛。佛是我师,三界之尊,能度脱一切众生。」旃陀越王闻言,便命令群臣準备车驾,欲前往佛所。此时须陀即以神通力,将国王一行人带至佛所,众人至诚顶礼佛,皈依三宝,并求受五戒,成为优婆塞。 佛对旃陀越王言:「此须陀比丘是王昔日听信婆罗门谗言,所杀的小夫人腹中之子。母亲死后,孩子便在墓中出生,因为母亲的上半身尚未腐败,因此小儿得以饮其乳汁而存活,直到六岁,随我出家修道,得证道果。」王听闻佛言,惊恐不已。 佛接着说道:「昔日拘先尼佛住世时,有一国王名佛捨达,国中三亿人民皆随国王供养三宝。当时有一贫人,常受僱替国中的富人放牧,照养着数百头牛。此贫人见国王及人民供养比丘僧,便问:‘你们在做什么?’众人答言:‘我们在供养三宝,以后会获得供养的福报。’此人又问:‘能得什么福?’众人回答:‘若能以清净心供养三宝,未来所生之处都会安乐尊贵。’ 此人心想:‘我实在贫穷,只能受僱替人放牧,自己尚且不得饮食,要拿什么供养?’随即想到:‘唯有回去挤出牛乳,做成酪酥,然后以清净心供养比丘。’如此做之后,比丘们为其祝愿:‘愿你世世所投生处,皆得供养之福,或投生为天人,或生为王侯。’ 此后,贫人有一世投生为国王,外出游猎时,见国内百姓有一上好的怀孕母牛,王便命人将母牛杀来吃。当时国王的夫人对国王说道:‘不要让人杀害了母牛腹中的小牛。’这时牛主人正好追来,于是赶紧将母牛剖腹取出小牛,带回家养。牛主人愤怒地说道:‘当令国王将来和这头牛一样。’此贫人之后辗转投生为旃陀越王您的孩子,这就是须陀比丘的前身,尚未出生,其母亲即被王所杀;被杀害的母亲,即是当时的国王夫人;当时的牛主人,是婆罗门的前身。须陀比丘于墓中出生时,其母上半身尚未腐败,因此得以饮其乳汁长大,这是由于过去以酪酥供养比丘的因缘。」 佛接着开示道:「罪福之报,如影随形,未有行善不得福,为恶不受恶报者。」 旃陀越王闻佛说法,心开意解,即得须陀洹果;国内人民皆跟随国王奉行五戒、十善、皈依三宝,有人证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或阿罗汉。佛的四众弟子、天龙鬼神,闻佛所说,皆欢喜奉行,作礼而退。 典故摘自:《佛说旃陀越国王经》 省思: 佛法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吾人所遭遇的一切,皆是宿因所感,因果昭然,业报如是,如响应声,如影随形。明白因缘果报之理,就能以正确的知见面对所遭遇的一切。为佛弟子,应深信因果,从因地上努力,积极修善断恶,广集福慧资粮,乃至奉持净戒,如是行持,必能离苦得乐,进趋解脱之道。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全佛是心,心外无有佛为心所念
- 禅宗楚石梵琦禅师心法精要及其实修指导
- 自身不强大,谁也帮不了你
- 真诚,带来好运。
- 各宗要略——真言宗
- 结双跏趺坐,能消灭无量劫的业障,能了生死,生出无量功德
- 禅语说:过去事,莫思量
- 绍云老和尚:近代这几位大善知识都是开了悟的大德高僧
- 供佛斋僧心坚定
- 绍云老和尚:你平常不做念佛功夫,临终时有病痛苦的时候,更不会念佛,平时怎么念呢?
- 秋季,各寺院开始禅七了,关于如何参禅
- 绍云老和尚:我亲身见闻的例子丨奶奶虔诚祈求观音菩萨找回。。。
- 凡夫被命转,圣人能转命
- 私心与杂念
- 绍云老和尚:云居山是真正的选佛道场,如果过去世没有培植福德,想住云居山是不可能的
- 绍云老和尚:念佛好还是参禅好,在于个人是否相应
- 如何知道自己应该专修还是圆修
- 绍云老和尚:现在的善知识为什么这么少?
- 绍云老和尚:一个道场,大家能够安心下来好好用功办道啊,不是件容易事!
- 禅宗不是禅定,参禅是智慧的境界
- 搜索
-
- 友情链接
-